首页 > 农业资讯

牛、稻一体发展 拉长“循环经济”

鏃堕棿:2011-03-23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备耕时节,桦甸市桦郊乡解放村的村民们正为扩大无公害水稻(也就是优质高效水稻)种植面积而进行着种子信息比对、购进和地块选择的一系列准备。 村党支部书记魏清义说,依托日益壮大的黄牛育肥产业,村里去年建设的日产15吨有机肥项目,是村民们打算继续扩大优质高效水稻种植面积的坚实支撑。

  “我们的优质高效水稻1公斤能卖出2公斤普通水稻的价钱。”魏清义说,“现在,我们村是牛、稻一体发展,形成了循环发展的链条:庄稼秸秆用于喂牛,形成的牛粪则用于生产有机肥和沼气,而有机肥又用作稻田的肥料,沼气用作燃料。”

  据介绍,在这个链条中,黄牛育肥产业的扩大是中心环节。2005年7月,魏清义在村里第一个试着养了20多头牛,养了4个多月,挣了1.7万元。之后,村里有8户人家在各家院子里跟着养起牛来。“那时,每户养30多头,一头牛能挣八九百元。”

  庭院养牛规模的扩大,增多了牛粪,产生了异味儿。这使得建设养殖小区提上了日程。2006年7月,在桦甸市政府、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相关部门的 帮助下,魏清义联合同村的赵凤明等养牛户,在村南的一处石头包上用以地换地的办法,建起了一个专门的牧业养殖园区。如今,村里已建起2个牧业园区,用合作 社方式养牛、卖牛,催生黄牛育肥大户33户、规模户133户。去年,他们出栏育肥黄牛9000多头。

  起初,牛粪只是简单地还田。村民们把日益增多的牛粪施在了稻田里,大大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几年来,村里的优质高效水稻品质逐年提升,种植面积也一再扩大。2009年年底,解放村村民种植的优质高效水稻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70多公顷。

  去年春季开始,解放村又与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合作,筹划建设有机肥项目,高效利用牛粪,拉长牛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现在,牧业园区每一栋 大棚式牛舍的把头位置都建好了一座化粪池,而与之匹配的沼气池、高温发酵间和600多平方米的有机肥生产车间都已建完。魏清义说,该项目可日产15吨有机 肥,其价格和普通化肥差不多,但每公顷用量只需100公斤左右,“余下的,将外销”。

  据此,解放村还规划建立了有机蔬菜基地。

  ■短评

  做好“结合”文章

  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临的瓶颈不少。域外项目不愿意去,本地资源又难以让外界认知。怎么办?解放村的发展经验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现实路径:结合当地资源,充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005年以前,解放村农民也喂过鸡、养过蚕、淘过河金,可均告失败。后来,村中能人外出考察,回到村里养黄牛获得了成功,村民陆续跟进,壮大了产业。这一历程折射了产业发展成功的两个关键,一是敢闯敢试,二是要找准结合点。

  首先是发展养殖业与利用种植业资源相结合。过去,庄稼地里的大量秸秆要么被烧掉,要么被简单粗放地喂牲口,现在则被集约利用、精心加工变成了育肥牛饲料,既节省了饲料用粮,又降低了养牛成本。

  其次是与发展农村工业相结合,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村民用黄牛养殖小区产生的牛粪改良土壤,生产沼气,发酵有机肥,建成并规划建设优 质高效水稻生产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形成了秸秆—牛粪—沼气—有机肥—无公害农作物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村民们的增收空间借此一扩再扩。

  再次是产业规划与改善村容村貌相结合。通过建设牧业小区,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的现象。黄牛养殖远离了村屯,过去的脏、乱、差现象不见了。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修建了新村部、村路、农家书屋等设施,村民们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