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电商

只有39条搜索结果的金矿——农村金融

鏃堕棿:2016-05-04 | 鏉ユ簮:36kr-杜暮雨

未来也许不再有农民,而只有农户。

原因归结到底只有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致使农民收入微薄,出路只有发展大型农业生产主体一条。这并非危言耸听,2015年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刚刚突破万元大关(农业部数据),而城市人口平均收入是其 2.91 倍。

以一个四川省彭州的农户家庭举例。两位老人守着 “一亩三分地” 种植蒜薹,每年只有 8000 元收入,如果赶上收成、市价行情不好则更没有保障。更严重的问题是,两位老人已年过古稀,而家里的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只留孙媳一人在家照看婴儿。在拥有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位列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的彭州,这只是数千小农家庭的缩影。

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大量耕地疏于管理,结果便是耕种效率变低。有创业者告诉 36 氪,“别看全国到处都有水稻种植,但大部分农民只够自给自足,城里人吃的大米 80%来自东北”,调查显示种粮大户粮食平均亩产 486 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133 公斤。无疑,加强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生产迫在眉睫。

2013年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为 0.078 公顷,约合 1.17 亩,在全球 239 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 172 位 (数据来源:THE WORLD BANK-Arable land (hectares per person))。但事实上早在 2014年 底,土地流转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 3.8 亿亩,流转比例达 28.8%,经营面积在 50 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 287 万户,家庭农场超过 87 万个。

这些流转过土地的大户们,再加上愿意再 “折腾折腾” 的个体农民,首要需求便是资金周转。种植户想收购土地、果园或山林需要资金支持,个体户每次进货都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来确保周转,小厂子为了购置机械、建立厂房、实现生产规模化,也需要贷款;某家庭个体户要收购农产品需要资金等等,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性,几乎每一天都会产生无数的贷款需求。

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农村电商,也希望顺理成章的在零售基础上扩张出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这是已被城市人口验证过的需求。

而在中国的传统金融体系中,农户多是被排斥在外的底层群体,农林牧渔占 GDP 贡献近 10%,但其获得的银行贷款不足 1%…城市成熟的抵押贷款、信用卡、信用贷款、小额信贷等等,在农村难寻踪影。

他们的需求大多被民间借贷、高利贷满足,利率少则一分(年化 12%),多则两分甚至更高。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农村金融市场跃跃欲试,而政策的大方向也是利好的,中央一号文件第 24 条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 “三农” 金融服务……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

但金融机构与农户间还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是隔绝农村金融发展的天然鸿沟。

比如,金融机构无法确保农户还款能力与稳定性,因为靠天吃饭的农民很难预判农业生产的风险。机构也难以了解资金的流向,如果出现农民贷款后将钱再借给其他农民,无形中大大提升了风险。

征信体系缺失的背后是金融机构缺乏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掌控,而这正是那些基于农技、农资、农产品流通等服务场景的创业公司所擅长的。理论上来讲,如果给农户贷款的同时还能提供消费场景,也就是 “帮他们花钱”,也就掌控了资金流向;如果能获得农户的历史生产数据、历史履约情况、当地口碑等,也就进而提升了风控能力。国外不少公司可作为参照,但创业公司仍面临核心难题——拿什么来黏住农户?

另外,农民缺少金融市场认可的抵押资产。农民最大的财产是土地,但此前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只有承包权,无法进行抵押。当然,中央政府在 2013年 初提出了耕地确权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使得农民有了抵押土地的可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金融机构来讲,如何将土地资产流动变现?

中央政府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这对土地受让人有了严格限制,也就直接断了金融机构处理不动产的一条路。同时,农民虽可在本村内转让自有住房及宅基地,但当一户农民购买了本村其他人的住房及宅基地时,他就会违背 “农户只能有一份宅基地” 的政策。政策成了农村金融需要着力研究的一大课题,它虽大力支持,却又让人处处掣肘……

以上仅仅是涉足农村金融后会遇到的少量典型问题,而这件偏重线下的事在践行中又会遇到无数障碍。如果有走在探索前列的人传授经验,该让创业路上的你避免多少坑?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