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技术

由“传统种植”到“绿色防控”的嬗变

鏃堕棿:2017-06-24 | 鏉ユ簮:

由“传统种植”到“绿色防控”的嬗变

特约记者 丰兴汉 马伏娴

“示范基地平均单产为522.6公斤,较周边群众自种区435.4公斤增产87.2公斤,增产20.02%。”这组数字见证了唐河县发展绿色粮业的成效。

自2016年5月唐河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县,一场以绿色引领为主基调的粮食产业革命席卷唐河。探究唐河绿色粮业的崛起之路,一场场绿色实践引人注目——

新行动:

吹响绿色创建这个“号”

唐河打造绿色粮业的迅捷行动有目共睹。

唐河率先完成绿色防控试验5项。其中省植保站安排的种衣剂拌种试验、不同药剂对赤霉病的预防效果试验两项;自行设计不同药剂对赤霉病的预防效果、不同施药时期对赤霉病的预防效果实验两项;与南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对赤霉病的预防效果试验一项。

与此同时,完成示范推广项目3项:一是衡观35品种施药与不施药对比示范;二是百旱207品种施药与不施药对比;三是与河北威远、苏研、农心、盐城双宁联合开展农药新产品对赤霉病的预防效果示范。

项目技术组在认真研究、领会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关于印发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的主要精神,依据唐河县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唐河县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方案》对项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示范区选择、示范内容、保障措施等做出了详细的安排,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积极合作,实现共赢。一是积极与一些大的农药生产企业合作,引进新产品试验、示范,今年在与一些企业合作的同时,与广西田园、河北威远等合作密度增加。这样一方面通过示范提高了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积极与服务好、信誉高的服务组织合作,示范推广先进施药器械。这方面唐河主要与县禾健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合作,前期用他们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速度快,效果好,中后期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速度快,对小麦损害少。

改革发力,“绿”中谋变。县委书记李德成说:“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唐河的全新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让粮食产业‘绿’起来,提供安全优质的粮食产品,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破解粮价低迷的产业困窘,坚定不移地履行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担当。”

新内涵:

抓好绿色引领这条线

唐河县在高产创建的基础上增添了“绿色引领”这条线,丰富了绿色、高效新内涵,以开展农业技术攻关、集成绿色高产高效模式为重点,通过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打造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升级版,示范引领种植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伴随着理性思考,唐河开展了迅捷行动。围绕“三区”联动、标田引领,建立攻关区100亩,致力破解技术瓶颈;打造示范区1万亩,推广集成配套技术模式;建设辐射区10万亩,提升带动能力。“三区”建设改变常规种植方式,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机耕整地、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播期播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排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收获等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种子、水资源的使用量,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提高种植效益,实现小麦绿色生产与高产高效相统一。

新体系:

把好质量安全这道关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改革主攻方向。沿着这条路,唐河现代粮业开始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转变。

这一转变的成效立竿见影。2016年,唐河共抽检农产品市场样品3000余份,抽检基地样本600余份,检测合格率达到99%,农产品质量整体安全;全县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个,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生产无公害农产品20类,认证产品32个,有机转换产品6个,获得有机加工类产品认证证书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三品一标”产品基地总面积60余万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监管率达100%,抽检无公害基地样品检测合格率达100%。

为了让生产过程“绿”起来,一年来唐河累计完成户用沼气3.4万余户,完成综合利用示范点3处,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30处,为绿色粮业发展提供了沼渣、沼液等有机肥料。与此同时,完成了918个土壤重金属普查土样检测工作;加厚地膜使用率达到32%,地膜回收率达25%;全县农药施用量减少3%,化肥使用量亩减3公斤(折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以上,推广配方肥10万吨,实现亩增产13.4%。

时下,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唐河的平畴沃野上又是一年秋粮绿,粮农们忙碌的身影、秋管机械高调的轰鸣烘托出全县绿色粮业新的丰收希望。金秋丰收季,成为这个绿色产粮大县的新期待!2

上图:唐河县昝岗乡千亩水稻示范方内,水稻移栽全部实现机械化

本报记者 郭天强 摄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