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养技术 > 特种养殖

石家庄特种养殖“夹缝”中求生存

鏃堕棿:2013-10-21 | 鏉ユ簮:石家庄日报

    “利润太小了,根本不挣钱!”日前,石家庄市一家多年经营肉兔养殖的企业“关门”了,该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类似的事例并不鲜见。近年来,为发家致富,一些农民搞起了鹌鹑、貉子等特种养殖。然而有些红红火火,有些却并不景气。一些养殖户往往因产销对接不畅、技术支持不到位、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遭遇销售难题。专家分析认为,只有对市场准确定位,“抱团”发展形成规模化,才能掌握话语权,赢得市场话语权。


    现状
    特种养殖“冰火两重天”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搞肉兔养殖,但市场需求小,而养殖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根本干不下去了!”公司关门,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该企业负责人也是一声叹息。在大家的印象中,特种养殖能赚钱,出现这样的结局让人意外,但也暴露出特种养殖面临的困境, 如产销对接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如何把握市场?这是一道需要破解的难题。

    “目前,搞特种养殖的农户并不算多,品种主要有鹌鹑鸵鸟狐狸火鸡等,养殖地以山区为主。”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刘亚男介绍称,我市是畜牧养殖大市,但猪、鸡、奶牛是三大支柱产业。特种养殖规模总体较小,不少养殖户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也有成功的典范,如我市的鸵鸟养殖就红红火火,目前已在全国占到了垄断地位。有些特种养殖户惨淡经营,有的干脆转了行。

    探因
    缺乏市场判断力和风险意识


    “与传统养殖相比,特种养殖投入资金更大,养殖技术要求更高,受市场销售影响较大。”刘亚男介绍道。那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一些特种养殖的发展,如何让其成为养殖户的“聚宝盆”?

    众所周知,特种养殖的市场目标群体是少数人,与老百姓的菜篮子关系并不密切。如何占领市场,这就需要养殖户具备必要的市场判断力和风险意识。

    记者了解到,有的养殖户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往往考虑不周全,而陷入奔冷门的误区。

    研究市场,谋定而动,河北圣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其经验值得借鉴。在河北圣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成群的鸵鸟正在沙土地里悠闲地散步。“鸵鸟浑身都是宝,肉、蛋、皮都可以综合开发。”该公司销售总监王保俊介绍称,公司养殖鸵鸟有十年了,目前已是亚洲最大的鸵鸟养殖繁育中心,养殖基地拥有种鸟1500只,商品鸟10000只。对于选择鸵鸟养殖,他认为,主要是看中其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现在来看当初的市场定位是对的,如今,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大中型酒店,市场有了保障。”

   出路
    “抱团”发展合作社模式可借鉴


    据了解,因特色养殖尚未形成产业化,目前,石家庄市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刘亚男称,以公司和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养殖户,可以发挥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延长产品产业链条,降低市场风险,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叫响本地品牌。赞皇县蕊源蜂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他们的产品畅销全省,并带领千余家养殖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陈秀英是公司的负责人,也是赞皇当地养蜂产业的带头人。她告诉记者:“从十二三岁开始,我就在家里养蜂,但靠单打独斗,根本做不大市场,找销路也很发愁。”陈秀英通过不断充电,提高养殖技术,并牵头成立了赞皇县养蜂协会,吸引更多的老乡加入养殖队伍。“赞皇有独特的地理优势,适合蜂业的发展,而且也拥有广阔的市场。”陈秀英说,如今,他们成立了赞皇县天源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拥有养殖户120多家,公司也发展成为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养蜂协会的会员也达到了千余家,正因为“抱团”发展,才拥有了现在的规模,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带动了当地蜂业的发展。

    王保俊也称,他们将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养殖户加入进来!他认为,合作社模式不但降低养殖风险,还可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