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养技术 > 养猪技术

如何防控猪场常见肠道疾病

时间:2011-02-01 | 来源:三农致富经 | 作者:cctv | 浏览: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为子猪红痢、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初生子猪易患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排红色粪便。主要发生在1日龄~3日龄的初生子猪,急性发病时不显症状,不拉稀,只是突然不吃奶,很快便死亡。慢性发病则表现为吃奶减少,精神不振,离群,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下痢,排红色液状血便,腹臭,其中混有坏死组织的碎片及小气泡,有些猪粪便灰黄色,体温一般在40℃左右,死亡率50%~100%。有些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可见小肠有深红色或黑紫色病变,肠腔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和气泡,肠黏膜潮红、肿长出血。重者有灰黄色麸皮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临床上一般将肠内容物涂片、镜检,若查出革兰氏阳性梭菌,即可确诊。病因

  猪的肠道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但总体分析,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是造成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毒不全面、不彻底,导致周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浓度太高。

  二是饲养管理不当。如在开放或半开放性猪舍饲养的猪只,夏季的环境温度易使猪产生应激,扰乱了机体的正常代谢,造成肠道疾病的发生。在密闭猪舍,往往由于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果湿度较高,更有利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繁殖,为肠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同时,如饲养管理过程中突然更换饲料、改变饲喂习惯等,均易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三是饲料品质不良。如饲喂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冰冻饲料及未经煮熟的豆类制品等。

  四是细菌、病毒侵袭。

  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存在,扰乱了猪只胃肠道正常的消化机能,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使胃肠道发生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大肠对水分的吸收作用明显降低,造成腹泻。腹泻又使体内水分、电解质、氯化物等丧失,造成机体脱水。伴随着脱水、失盐而发生酸中毒,使体内血液浓缩,外周循环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同时,由于肠黏膜的脱落和坏死,使机体的屏障机能丧失,细菌和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使机体发热,引起中毒,严重时造成猪只死亡。防治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生产中应着重搞好预防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猪只,要隔离观察饲养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猪肠道疾病的发生多与应激因素有关,在捉猪、运输、气候及饲料变化时,应尽力减轻或降低应激因素的发生,以降低发病率。如果猪只发病,首先应查明病因,确诊后进行治疗。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严格进行消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可用生石灰水或2%火碱水定期(一般每周1次)对猪舍地面进行消毒。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或来苏儿对用具进行消毒。猪场大门要设置消毒池,严防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区;工作人员入场要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经过紫外线灯照射方可进入。彻底清除猪舍周围的杂草,因为可能有大量的病原菌附着在上面。猪粪应堆积密封发酵。

  二是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包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应注意保持各类猪只肠道菌群平衡,改变饲料品种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温、定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毒素含量高及冰冻饲料。其次要做到冬季注意保温防寒,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减轻冷热应激对猪只的刺激。

  三是猪只患病后,如出现拉稀,就应注意及时补充体液,以防机体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2.75克兑水100毫升,按每千克体重50毫升饮用。

  四是要注意及时调整肠胃功能。在饲料中添加0.1%~0.2%HF复合酶和适量食醋,可对胃肠功能的调整起一定作用。

  五是严防细菌病毒侵袭。除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外,还要定时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尽量减少各类致病细菌的侵袭机会。猪只发病后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定药物品种。及早进行治疗,但应遵守休药期的规定,以减少猪只体内药物残留,保证肉品品质。同时要针对猪龄状况和发病特点,注意强心、补液、止泻和调整综合进行。

分享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