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致富经文稿

[致富经]父亲为我扛米 我为全家养猪(20140313)

鏃堕棿:2014-03-13 | 鏉ユ簮:央视网CCTV7

  编导:常昆

  摄像:武耀华

  记者赶到何晓文的养殖场时,正碰到何晓文领着工人从圈里往外赶猪。

  何晓文:走、走……

  何晓文:只要遇到天气好的时候我都把它们放出来,放出来的话,猪肉的品质要好一些。长大的时候就作为过年猪。

  何晓文是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创业的,仅用5年时间,他就建起一家年出栏生猪一万头规模的养殖场和一家大米加工场,2013年创造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

  何晓文养猪的方法与别人不同,天气好的时候,他就会像这样把猪放出来。

  何晓文:经常出来,放惯了之后它很有野性了。很有野性了这猪就很不好抓。

  记者常昆:能抓一头试试吗?

  何晓文:试一个吧。

  因为每天要把猪舍里的猪轮流赶出来,耗费人工,所以当地几乎没有人用这个方法养猪

  放完小猪,何晓文又带员工赶起了大猪。

  记者常昆:为什么捂着它脸?

  何晓文:捂着脸它看不见,它本能地就往后退了。

  何晓文告诉记者,因为猪胆子小,被袋子蒙上脸的猪,不敢往前走,只敢往后退。

  放猪是何晓文养殖场里的卖点,只要天气好,他就会尽量把猪赶到圈外活动。靠着别人不敢尝试的方法,何晓文的事业迅速发展。

  同行戴大明:从最开始没有钱,一无所有。通过这三年多、四年时间,做到现在一年出栏能达到一万头。发展的速度真的是出乎想象。

  四川省西昌市创业协会会长罗琪:在他这个年龄段里面,在我们整个西昌市大的创业环境里面,是我们整个西昌市创业协会里面的佼佼者。

  仅用三年多时间何晓文就在当地的养猪行业中成为佼佼者,可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创业时,他却跟记者说起了这样的话。

  何晓文:我觉得心里面真难受。可能我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是从我发自内心来讲,我决定要回来,也是因为我父亲。

  何晓文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一切,还要从2006年说起。

  1985年,何晓文就出生这里,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为了供他和妹妹上学,父亲在老家经营了一个稻米加工场。2006年7月,当时正念大二的何晓文放暑假在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天发生的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就是何晓文的父亲,何成才。2006年7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装车,准备把一车大米送到城里去。当时,何晓文也想跟父亲一起去送米,可平日一向温和的父亲,突然大发雷霆。

  何晓文:他非常的生气,他说,你现在还在上学,你就在家里面好好看书,送米的事你别管。

  看到父亲莫名发火,何晓文一下子也上来了拧劲儿,非吵着要一起去。就是在送米的过程中,何晓文看见了父亲不愿意让他看到的一幕。当时这样的一车米,只有父亲一个人扛。

  记者常昆:什么?

  何成才:我是说,(现在)背的少,400斤都没有问题。

  何成才:200公斤都没有问题。

  记者常昆:这是多少啊?

  何成才:这个是200斤。

  记者常昆:200斤,还能背一倍?

  何成才:没有问题。

  何晓文:当时那一刹那,我真的眼泪都包不住了。看见父亲一个人,整整一车的大米,一袋大概是一百来斤,一车大概接近一万斤大米。一次就扛3袋,从车上背着下来,背下来后还要爬很高的楼梯,给别人放到库房里面。

  何晓文父亲何成才:为了不让他看到我们这么劳累,我们一天穿不到干净的衣服,一天起早贪黑的,让他好好地安心读书。

  在这之前,何晓文并不知道父亲为了节省人工钱,几乎每次送米都是自己搬卸。就在那一瞬间,何晓文做了一个决定。

  何晓文:如果说我在外面找工作的话,也许我会过得很好,但是我的父亲还在家里面、农村这样扛大米,我觉得那样一切都没有意义。我必须回来,回来想办法改善这一切。

  2008年7月,何晓文从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回到了农村老家,接手父亲的稻米加工厂。

  何晓文父亲何成才:他说现在。大学毕业的人多了,好多找工作的还是相当困难,他回来在家里面来,让一个经理的位置出来,我听也是。反正管他呢的,家里面来,既然这种说法,坚持回来就回来嘛。

  当时在西昌市大大小小的米厂有六、七十家,竞争非常激烈。何晓文刚接手稻米加工厂,就遇到了一件好事。

  他叫丁锐峰,是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2008年10月的一天,他和几位同事找到何晓文。

  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丁锐峰:其他朋友介绍,在西乡乡,有个何晓文。我们几个人一起去实地考察过后,确实条件还是比较符合。所以我们就达成口头协议,请他来帮我们收购(加工)300吨大米。价格我们当时确定的是1块2角8分(每斤)。

  帮粮食局收稻谷,加工出300吨大米,对何晓文来说是笔大生意,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这笔订单能让他赚到二十多万元。

  就在何晓文为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高兴时,当地的稻谷行情,突然出现波动。

  西昌市粮食局副局长丁锐峰:11月份的时候,一斤(稻谷)涨到1元4角多,接近1元5角了。他如果还是按照我们当时口头约定的(每斤大米)1元2角8分执行,他肯定要亏。

  在何晓文的加工厂,平均每10斤稻谷只能加工出7斤多大米。当时稻谷每斤都涨到了接近1元5角钱,再算上加工费,如果执行这笔订单,将给何晓文带来接近二十万元的损失。

  员工1:当时他那种情况赔二十万元不是小数目,是个天文数字。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