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致富经文稿

[致富经]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20160907

鏃堕棿:2016-09-10 | 鏉ユ簮:央视网CCTV7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2016.09.07)

她是从业14年的知名记者,他是从来没离开过草原的养蜂小伙。本是两条平行线, 却意外有了交点。婚姻,遭遇流言蜚语。创业, 让她几次想要逃离。又发生了什么,让记者忍不住落泪。看马金瑜,如何在青藏高原上抒写爱情与财富的传奇。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扎西和尕藏才让正在羊身上扔石子。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扎西:他说刚才石头打过去,那只羊他说就是60斤到70斤左右。石子这样敲打,敲打的话,羊就是过来过去就跑,转的话,反面侧面能看到,能看到的话他会估算出来。

这种羊叫藏羊,是青藏高原上古老而原始的绵羊品种之一。藏羊很警惕,人很难靠近,同时牧民们也不愿意人随便抓羊来看,所以就用扔石子的方式判断羊的体重和膘肥。

现在,和妻子一起拜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寻找藏羊和牦牛,成了扎西夫妇的生活常态。

马金瑜:柴禾,我们的大柴禾。

记者:牛粪当柴禾。

马金瑜:这个特别暖和,晚上架炉子,烧开水还烧得特别快。这是草原上的人,瞬间人家就捡一抱,我只捡了几块。

记者:你还是没经验。就这么抱啊,牛粪你就这么抱。

马金瑜:牛粪不脏,这边的牛粪不脏,它都是吃草的。

扎西13岁开始就跟着老父亲在青藏高原上养蜂,而对于他的妻子马金瑜来说,这里更像是一场梦。人们想不到,眼前这个晒得黑黑的捡着牛粪的女人,曾经是一个从业14年的知名记者,他们更不知道,就是这个女人,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这件事,不仅能创造百万财富,更能改变太多人的命运。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马金瑜,1978年出生在新疆,2000年进入媒体圈,曾在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当了14年记者,获过亚洲新闻奖等媒体大奖。

喻尘: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记者,写的文章可以说是美文,在国内有很多读者都很喜欢她的文章。

就是这个媒体圈里的知名记者,却在一次采访之后,嫁给了草原上的藏族小伙扎西。这件事,对他们两人的生活圈都是一次轰炸。

喻尘:然后所有的人都崩溃了。

记者:大家的反应都是什么样,就觉得。

喻尘:太不可思议了。

马金瑜朋友:她就是用不可思议这个词,觉得她就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女人。

扎西村民:就不相信,总归一句话就是不相信。

记者:不相信。

扎西村民:不相信,当时就不相信,你说谎。

一个是知名的媒体人,一个是从来没离开过草原的养蜂人,这两个人的结合也让外界传言纷纷。

马金瑜:扎西后来也跟我说,他们觉得那个女的可能是脑袋不太正常,所以突然捡了这么个媳妇,有的是说扎西漂亮,把我勾引上了,还的人说我是富婆,扎西就是贪钱。

村民:一个月工资那个时候说是7000多元吧,对于我们农村7000多元也是天文数字了。

村民:你想一个是农村的,一个是北京的记者,能长久吗这个?

记者:我一直没搞清楚,你俩到底谁追得(的)谁。

扎西:是我。

那么,马金瑜和扎西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2010年,当时在南方都市报的马金瑜接到一个采访蜂农的任务,她辗转全国采访了几个蜂农,最后来到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采访扎西和他的老父亲。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记者:你第一次见到扎西是什么感觉。

马金瑜:不知道,反正我见他,我看他还脸红了一下,我也没有。

记者:为什么脸红?

扎西:我特别内向,然后见到女的就是,觉得就是。

短短一天的采访时间,扎西的心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扎西:心里边就有一点那个吧,就是觉得,我也不会说,反正就是心里边有那个意思。觉得她是一个从广州来的大记者,我觉得我是在这边的一个穷小子,比如说我要高攀她的话高攀不上,就是那个样子,我一直没有表达。

扎西一直不敢表露心迹。可马金瑜走后一个多月,小伙子心里每天都惦记着那个从广州来的女记者。最后,扎西决定打电话向马金瑜表白。

记者:后来怎么憋不住了呢?

扎西:喝了点小酒,终于我喝了点小酒就直接说出去了,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说我喜欢你。

马金瑜:反正他打电话时哭了,在那边哭了,我也哭了,我就觉得那我回去吧,当时反正那个采访也挺长,我就回去,回去以后,他说我们结婚算了,我们结婚吧,他就突然那么说,我说那好吧。

两个人从第一次见面到结婚,只用了40天时间。

马金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无法拒绝草原上的这个小伙子。

记者:用什么来形容你和扎西的爱情。

马金瑜:稀里糊涂。

记者:那用什么来形容你俩的婚姻呢。

马金瑜:也是稀里糊涂。

更戏剧性的是,那篇采访蜂农的报道,马金瑜到现在都没有完成。

结婚之后,马金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新闻事业,继续全国各地的采访,而扎西还留在草原养蜂,直到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2012年的一天,马金瑜和扎西带着他们刚满两个月大的孩子,从西宁赶回贵德县,就在快到县城的时候发生了严重车祸,绝望之中,一个路过的藏族牧民把他们送到了医院。

马金瑜:我就听到大夫说我的眼睛好像已经瞎了,危重症。扎西也没有告诉我孩子的事,我每天问他,他一直不告诉我,我就把孩子满是血的被子抱着,我想孩子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他老骗我。

扎西不敢告诉马金瑜,因为孩子伤得的确很严重。

扎西:医生他就跟我说,他说这个孩子你们别救了。

最后,孩子在重症监护室躺了19天,终于救了回来,医药费20多万是马金瑜的同事凑出来的。车祸之后,欠同事的20多万要还,孩子的恢复治疗更需要钱,马金瑜一个人的工资远远不够,而扎西的蜂蜜更是根本卖不上价钱。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扎西:认识马金瑜之前,油菜花蜜卖 3.5元到4元钱一斤。

马金瑜:二道贩子他们是那样干的,夏天蜂蜜收上来了,还要浓度特别特别高的,价钱还特别低,而且还没有现金,要给他打白条。

这么好的蜂蜜,却被中间商压榨得如此廉价,马金瑜气的发抖,她决定做一件事。可就是这件事,几次把她和扎西的婚姻推向危机边缘。

扎西:她提出离婚,说过四次。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凌晨一点,记者跟着扎西给蜜蜂搬家,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这次搬家决定着未来这批蜂蜜的产量和质量,扎西显得疲惫而紧张。第二天清晨,蜂箱在300公里外一片新的蜜源中醒来。再过几个月,这批山花蜜就可以上市了。这样小小一罐山花蜜,扎西以前最多能卖到30元,而到了马金瑜这里可以卖到198元,还供不应求,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在2012年,马金瑜开始尝试性地在网上卖扎西的蜂蜜和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扎西和老父亲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马金瑜帮他实现了。

扎西:父亲他根本是不相信,他说我们的蜂蜜能跑到北京广州去,那你们两个人也没去北京广州呀。金瑜说只要你把蜂蜜的质量把关好,浓度打高,她说你别管我卖多少,我说那你真正地跟我说卖多少,她说一斤油菜花蜜是60多元。

除了保证蜂蜜的浓度,马金瑜在包装上也很下功夫,用专门定制的土陶罐装蜂蜜,外面还要裹上美丽的藏纸。这样一罐沙枣蜜,扎西以前最多卖到20元,而马金瑜的网店里可以卖到168元。

都说养蜂人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可对于马金瑜来说,记忆里最深刻的除了甜,就是满头包。马金瑜说她第一次采访扎西的时候,被35只蜜蜂蛰了满头的包,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她又中招了。

马金瑜:一个刺, 我头上还有只,梁叔帮我看看。

记者: 哪有?有吗?

马金瑜:我头上好像还有一只,我听着响着呢。

梁叔:再没有。

记者:疼啊,特别疼是吗?

马金瑜:习惯了。

记者:怎么不像我这样把自己裹起来,其实我挺紧张的,我都把我手这样待着。

马金瑜:戴上麻烦得很,来不及,他每次弄个啥动作我就赶紧拍。

记者:对,他干活你要拍是不是?

马金瑜:对。

扎西干活的时候马金瑜就在旁边拍照,纪录着一切,这种纪录,通过马金瑜的文笔就变成了最好的营销方式。通过马金瑜的文字,消费者了解到食材所处的环境以及高原上发生的故事。这种内容营销吸引了一大批顾客,网店的销售越来越好。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马金瑜:如果很多人要问我真的有什么秘密,我没有秘密,我是个挺二挺蠢的人, 这就是我唯一会干的事情,将来可能这也是我唯一能干的事,就是写故事。

到2014年,马金瑜正式告别媒体圈,扎根青海,在网上卖扎西的蜂蜜还有从农户手中收来的特产,既可以自己赚钱又能帮本地农户增收。可一做起了生意,马金瑜和扎西的矛盾越来越深,她甚至几次想要离婚,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种蘑菇当地人称为黄菇,每年7,8月份,一场雨过后黄菇就会冒出来,很多牧民都会去草原上捡黄菇卖钱,马金瑜和扎西就从牧民手里收黄菇在网上销售,可一次收黄菇之后,两口子竟然动起了手。

马金瑜:就是拥作一团,他把我抓住,不让我打,但是我又急得很,我就叫,就骂他,两个人反正是很狼狈的。

原来,那天马金瑜和扎西去一户牧民家收黄菇,可马金瑜发现原本定好的黄菇质量参差不齐。

马金瑜:其实地上是有点湿的,黄菇吸上水分就变软了,回来以后我马上就恼火了,我说这个不行我们不要了,我看那几个男的脸色就变了,扎西的脸色更不好看,他就说,你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吗?这是草原上,没有女人说话的份,你见过一个女人谈生意吗?你见过一个女人在这个时候说不行,不要这个东西吗?而且出尔反尔,他也不是说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谁都瞧不起你,没有这么说话的,你如果说了要你就必须得要。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记者:你犯了人家大忌的感觉。

马金瑜:对,而且你是个女的,而且你是个女的,你知道吗,而且你是个女的。

扎西:在人家的心里就是我说话不算数,就是你老婆说话算数。

记者:这个也有一层意思

扎西:对。

记者:你是觉得女人出来说话你也没面子。

扎西:对, 我也没面子。

记者:女人为什么就不能说呢。

扎西:那说是说了,一般在我们藏族里面,家里边的事情女人是一般不说的,比如说买牛买羊,跟你没关系。

草原上的习俗,马金瑜没法适应,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争吵。

马金瑜:我唯一关心这个东西到顾客手里面,顾客是不是满意,这个是最重要的,品质第一,我们没有别的可以依靠的,因为我和他没有任何帮手,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顾客的信任,我们还有什么财富呢,这是唯一的最好的财富了 他说不要跟我扯那些,没有用,你是个女的, 你以后不要跟着我来,你来我就不来,就这样的。

记者:就是因为她跟别的妇女不一样所以你就觉得什么都不对了。

扎西:不是,反正好着。

记者:你看你,这个态度,你觉得她太强势了。

扎西:不是强势,我知道她强势我不如她,对不对,但是你有些时候也必须要尊重我一下,家里面哪怕是你打我,我下跪都可以,对不对,没人看见关键是,对不对。

而他们爆发的最严重的一次争吵,居然只是因为两个字。

马金瑜:效率,因为效率,你想不到这种小的事情差点让我们两个分开吧。

在扎西的世界,一切都是散漫自由的,马金瑜要求的电子商务节奏,扎西跟不上。

马金瑜:我说真后悔了,我指挥不动你。因为我的口头禅就是快点快点,快递车要来了,快点快点,单子下来了,快点快点,哪个东西赶不及了,时间来不及了。

扎西:觉得太忙了,太忙了以后,人家就是催催催,有多少个订单,赶紧发发发,晚上加班呀,我说你先等着吧,多弄几个然后再发不行吗,我说我喘口气,人家就是不行,说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种。

记者:你在青海,学会的第一句藏语是啥。

马金瑜:“达摩西” 慢慢地 慢慢地。

不仅如此,马金瑜还几乎惹遍了扎西所有的亲戚朋友。原来,随着网店的销售越来越火爆,马金瑜卖的特产也从蜂蜜,黄菇等扩展到了牛羊肉。马金瑜要求她的店只卖青藏高原上游牧民族手里最原始的藏羊和牦牛,可扎西的一些亲戚朋友却上门,要求把他们的牛羊也顺便卖了。

马金瑜:有一个熟人就到我们家里来,也算扎西的长辈,他有8只羊,他是育肥的。他说你无论如何把这点羊,就八只,你们发货量那么大,8只羊算啥,你们买上吧,我还是推掉了,我知道好多人都不喜欢我,本地人的好多人都不喜欢我,因为我为人处事的方法都跟他们不一样,比如说,尤其牵扯到生意,我是说翻脸就翻脸,这点在他们圈子里,是说话特别难听的,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来阻挡这件事,他们就特别生气,也会给扎西煽风点火,一个女人的主作不下吗?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与草原的格格不入,让很多人认为,马金瑜迟早会离开,就连扎西也有过这样的担心。

记者:担心过她跑掉吗?

扎西:担心过。

记者:什么时候有这个担心,一直都有。

马金瑜:不会离开的。社会发展得很快,但是在这里依然流有着上千年的非常好的传统,人心还在。可以繁衍下去的那种温暖,都在。母羊病了在给母羊祈祷,母羊难产在给母羊念经,老阿妈留着眼泪,那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最善良的那种情意,都在,这才是非常非常吸引我打动我的地方。

而马金瑜不会离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她叫扬青拉毛,是灌装蜂蜜的女工。就在去年,为了赚钱,她怀孕四个月还在偷偷干活。

拉毛:对,不想让姐姐知道,知道的话她不让干,她担心,最后肚子再大了,姐姐不让我干活,她让我回家休息,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有两个小孩。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而接下来,这个瘦弱的女孩子说的话让记者都难以控制情绪。

记者:我听说你又大着肚子干别的去了。

拉毛:到工地上去了。

记者:孩子几个月的时候 怀孕几个月

拉毛:六个多月吧 然后干重活的话肚子有点疼。

记者:那你为什么要去干呢。

拉毛:不干的话家里面没事干,一天待着不好,锻炼的话生孩子也好一点。

记者:你这是安慰自己的话,其实就是想赚点钱,对不对。

拉毛:就是。

拉毛:待在家里没钱,我婆婆脑子里面出血了,什么活都干不了。家里面的大大小小都我负责,又要到工地上去当小工,一天背那个石子,太阳晒。

记者:我觉得你特别了不起。

拉毛:在我们这里的都这样。

在这里,像扬青拉毛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成了马金瑜最大的动力。

马金瑜:我如果走了,这些妇女,我能给她们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按照她们的话说就是坐在板凳上干的活。

拉毛:这里一天80元,也舒服,一天坐着赚80元。

县长:带动妇女剩余的劳动力,在家门口,不出门的情况下赚钱。

记者采访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害羞的藏族妇女。

记者:来先握个手,我是女的你跟我握个手好不好,你叫什么名字。你想养多少只啊?

妇女:100只。

记者:现在想养100只。

2016年,马金瑜和扎西建立了养鸡合作社,免费给农户发鸡苗,统一回收,通过自己的销售平台销售出去。这位藏族妇女想养100只鸡,8个月之后,她就会有上万元的收入。

女记者嫁入青藏高原之后

迄今为止,马金瑜带动的农户超过了两百户。2016年,网店的销售额预计达到500万。

记者:高兴吗?

老人采访:高兴。

记者:高兴。

如今,孩子们都在健康的长大;那些藏族女人,依然如格桑花般坚强绽放;而这里的人们,与这片他们世代守候的青藏高原,将永远生生不息。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