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问题

农产品营销的浙江道路(中)

鏃堕棿:2009-11-15 | 鏉ユ簮:农民日报

搭建走向市场的有效平台——农产品营销的浙江道路(中)

  农产品营销是个综合工程。营销的成功,是相关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围绕“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这一重心,浙江在营销理念、营销渠道、营销目标、营销平台构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突破。

  “农民信箱”打开营销新思维

  “点点鼠标,就轻松完成了一笔生意。”今年6月,常山县宋畈乡东鲁村陈齐君通过“农民信箱”发布消息,80头生猪成功销售,毛收入8万多元。

  陈齐君是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为自食其力,他创办了齐龙果禽有限公司,建有现代生态养猪基地和胡柚加工基地,存栏生猪350多头,母猪22头,是当地有名的创业能手。坐在电脑前,登陆“农民信箱”,浏览市场供求信息,成为陈齐君每日必做的“功课”之一。

  陈齐君是“农民信箱”的受惠者之一。“农民信箱”的研发思路来自于副省长茅临生。因为深切感受到产品销售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茅临生决意创建“农民信箱”,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农民进行农产品营销的免费服务。

  “农民信箱”采用实名制登记注册,与手机同步联网使用,因为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使用的快捷方便,“农民信箱”的注册用户4年间快速发展到190万户,许多农民都利用这个信箱进行了成功的交易。

  此后,“农民信箱”的功能被进一步拓展。2008年初,浙江省利用“农民信箱”专门举办了首届网上农博会,设立摊位5957个,参展产品33080个,一周时间达成交易2.7亿元,平均每天交易额3000多万元。

  如今,“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活动更是效果显著。只要你是注册农民,如果需要帮助销售农产品,只要通过“农民信箱”发布,所有的注册用户手机都会收到求助信息。

  据初步统计,至2008年底,浙江利用“农民信箱”先后开展杨梅、葡萄等22场产销对接活动,成交额达51亿元以上,减少营销成本2.3亿元。

  “农民信箱”的成功运行,对浙江农产品营销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发现,在有形市场之外,还存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市场。由此,农产品网络营销这一崭新的概念在浙江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连锁经营”建设流通新业态

  连锁经营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流通新业态,具有流通成本低、流通环节少、流通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在世界上十分通行。但是连锁经营要求较高,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服务,因此许多农业企业力不从心,望而生畏。

  为了打造这一流通新业态,2006年4月,浙江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要求对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实行“三优先”,即优先申报龙头企业;优先安排技改财政贴息;优先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2007年5月,浙江省确定了首批25家产销土鸡、鲢鱼等各种农产品的连锁经营企业进行试点,计划通过帮助建原料基地、举办产销对接活动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争取两年后这批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增长30%以上。

  在政府推动下,连锁经营业态在浙江得到迅速推广。如今,漫步杭城,三步一店,五步一铺,农产品连锁店可谓比肩林立,许多生产型的农业企业,如“陆龙兄弟”、“山妹子”等,都雄心勃勃,开始搞市调,做方案,建旗舰店,计划投身流通领域。已在25个省开设了600多家专卖店的“不老神鸡”表示,他们将抓住机会,在5年内将连锁门店开到全国90%以上的县级市。

  以往,农产品销售的途径是: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商—消费者,而今天,连锁经营走的则是产地—连锁店—消费者的路径,其交易环节、流通效率一目了然。因此这种新型的流通业态广受市场追捧。

  对全省48个省级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共拥有经营网点6283个,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252.6万亩,单今年三季度便实现销售额13.5亿元。

  “区域品牌”确立营销新目标

  农产品营销中,品牌的意义与作用可谓尽人皆知。但是,要打造品牌又谈何容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多处在成长期,规模小、实力弱,要打造品牌,既缺资金,也缺人才,更缺经验,因此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浙江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另辟蹊径,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切合当前中国农业实际的品牌建设之路,这就是以“母子”商标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区域品牌建设的途径是由政府做后盾,由产业协会做主体,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品牌工程。区域品牌的使用具有公共性,不管是龙头企业、合作社,还是专业大户,只要在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都可申请使用。使用时,可同时亮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

  新昌是区域品牌建设的先行者。近年来,新昌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抓“大佛龙井”茶叶品牌建设,每年策划一到两场大型专题活动,很快就在全国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目前,全县43万总人口中,有18万人吃的是“茶”这碗饭。从种茶到卖茶,从茶机生产到茶旅游开发,由于“大佛龙井”品牌所发挥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茶叶早已从“副业”变成了“主业”,从“一产”走向了“三产”融合,整个县的茶叶产值达到了20亿元。

  目前,区域品牌建设已成共识。在浙江,每一个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基本上都有一个区域品牌。如“安吉白茶”、“仙居杨梅”、“临海蜜橘”、“慈溪蔬菜”、“庆元香菇”等等,不一而足。数据显示,浙江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总量达到68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证明商标正是建设区域品牌不可或缺的基础。

  “农业会展”搭建营销新平台

  自2003年始,受省政府委托,由省农业厅承办的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人气一届比一届火暴,生意一年比一年兴隆。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成灿土认为,省“农博会”的成功,关键在于浙江自始至终抓住一点,就是把“农博会”打造成浙江农产品营销的新平台,而非农业成就展示的政绩工程。

  为此,浙江一方面在营造人气上下功夫,把倒计时、抽奖、卖门票等一系列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引进“农博会”,另一方面强化产销对接,每年邀请大批超市、经销商到场,举办对接专场。最后人人皆大欢喜:市民买到了优质农产品;经销商找到了“下家”;参展企业则每年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农博会”真正成了企业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农博会”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浙江农业会展业的蓬勃兴起,衢州的“华东农博会”、温州的“名优特农博会”、“农产品宁波交易博览会”、“金华农业科技博览会”等等应运而生。目前,“农博会”这一营销平台不仅普及到了浙江每个地(市),而且一直延伸到了县(市)。不仅在本地成为一个定时的营销平台,而且有针对性地将这一平台搭建到了外地、甚至外省。

  据了解,2007年浙江全省举办各类农业展会120个,销售额6.8亿元,达成合同金额64.1亿元;2008年全省举办各类展会156个,销售额8.7亿元,达成合同金额73.2亿元。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