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问题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10年,困惑与发展

鏃堕棿:2014-12-10 | 鏉ユ簮: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农机该如何“进补”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经实施10年,而且力度逐年加大。这不仅说明中央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心,也说明这项补贴补到了刀刃上,深得民心。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山西省各类农机保有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等大幅提升。不过,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100%完善,而且能否适时而变本就是判断一项政策好坏的标准。随着农机保有量的增加、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户出现了新的需求,他们希望相关补贴政策能够因需做出调整。

十年补贴农机化快速发展

2005年,中央财政首次给山西省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0万元,并逐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到2014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达到5.6亿元,全省累计达到3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了28.5亿元,省财政投入1.7亿元,市县配套1.6亿元,累计补贴48.5万户农民购买各类农业机械64.9万多台件,为山西省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统计显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农机化财政投入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4年山西省农机化投入总和。

农民所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长治县农机户乔利民说:“过去购置一台价值10万元的大马力拖拉机简直是奢望。”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10年里,他已经购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台,总价值40多万元,享受补贴10万元左右。购买进入补贴目录的农机具,农民平均可以享受到30%的补贴,最高的可以达到45%。

前后对比数据最能说明补贴政策的杠杆效应。201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183.3万千瓦,比2003年增加1255万千瓦,增幅65.1%,年均递增5.1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0.7万台和1.44万台,分别是2003年的4.7倍和276倍,分别年均递增14%和75.4%。

也是在这10年中,山西省农机化实现了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作业为主向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折发生在201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及至去年底,农业机械已承担了全省60%以上的农业生产劳动量、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和70%以上的农村运输量。

机具增多 农机户面临增收困惑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民收入的作用毋庸置疑。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山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年均发展300余个。目前,山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分别发展到2037个和6668个。统计显示,农机合作社目前承担了全省30%以上的农机作业任务和近50%的农机项目建设任务,承接流转土地120余万亩。全省农机化经营总收入由2004年的66.7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21.9亿元,其中农机户经营纯收入由2004年的30.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8.13亿元,可为全省农民年纯收入贡献340余元。

不过随着农机具的增加,竞争趋于激烈,一些农机户已经开始面临增收的困惑。尤其是一些散户,作业量和收入都呈现出萎缩趋势。今年小麦机收平均价为50元/亩,最高价格也仅达到60元/亩,比去年低10元左右。另外,今年跨区作业量相对较少,主要也是因本地机具数量增加所致。山西省小麦面积每年基本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但小麦收割机的数量却已经由补贴之初的2000多台增加到1万多台,一台机器一季的作业量已大不如前。同时,油料、人工成本则呈增加趋势,一台机子的收入出现下降趋势。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