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电商

农产品如何联姻电商跃龙门

鏃堕棿:2015-07-08 | 鏉ユ簮:惠州日报

时下正是荔枝上市季节,不仅在市场能见到荔枝被抢购的场面,网上新鲜荔枝也成为网民争先下单的“香饽饽”。网上预售订单的接踵而至,让博罗县龙华镇山前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光明不禁感叹:“荔枝还在枝头,就已经卖完了。这‘互联网+’的魅力还真大!”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国上下正在谋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跨界融合。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而后者是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利器”。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热议这一话题。在“互联网+”时代,我市就“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目前,我市“互联网+农业”有何亮点?亟待怎样的发展?《惠州日报》记者带您一起梳理。

新气象

农产品“触电”收获大量网上订单

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我市一些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陆续试水网售农产品,而且不少尝到了甜头。

◆销路宽了

荔枝龙眼搭上电商快车卖得好

5月,博罗荔枝销售迎来利好消息:该县部分荔枝专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签订了荔枝电商预售协议。博罗优质荔枝电商销售活动预计网售额约800万元。

阿里巴巴、中粮我买网、一号店、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的进驻,进一步拓宽了该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户、生产商、经销商和电商多赢。第一次接触电商的黄光明说,电商很神奇,能让荔枝卖得更远。“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农民受惠,消费者受益。”如今,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网页上,顾客们纷纷下单预定。

选果、加循环冰、包装……在惠东县多祝镇,惠州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6月1日起,该公司开始网上销售新鲜荔枝。本地新上市的荔枝妃子笑每天销往全国各地400多件(每件重2.5公斤),多的时候达500多件。目前,该公司已获得2.5万件订单,预计总订单超过3万件。到桂味和糯米糍上市时,预计每天可销售两三千件。

在惠阳区,惠大种养合作联社今年继续在网上卖荔枝。今年渠道比去年多了许多,有顺丰优选、微商城、淘宝、荔枝商城、各大卫视电视购物频道等。惠大种养合作联社负责人李运雄保守估计,今年荔枝网上销量要比去年的15吨翻几番,预计可达到100吨以上。

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荔枝、龙眼销售借助互联网可谓火了一把。惠大种养合作联社去年首次尝试网上销售荔枝之后,惠阳、惠东、博罗等地不少企业也开始运作农产品电商。

为推进我市农产品电商销售,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惠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农产品电子商务推介会,累计组织30多家农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对接。同时,市农业部门积极联手顺丰快递等企业,推进我市荔枝、龙眼等农产品网上销售。

◆销路远了

“触电”让惠州梅菜走进泰国

历时13年的经营,惠州市飞业农产品有限公司从当年 “一名农妇加一把菜刀”的梅菜加工场摇身变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农业企业。

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不只满足于以往的销售模式。“农产品做得再好,不宣传也没用,不能闭门造车。”从2013年开始,该公司销售部负责人谭慧萍就开始试水网络营销。

“去年,梅菜网售业绩100多万元,占公司年营业额的20%。”谭慧萍算了笔账:公司现有门市三家,每年工人薪酬加租金要20多万元;建立网站费用才一万多元,网站运营费用每年不超过1000元。

“触电”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赚钱,更是为企业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销路。谭慧萍说:“我们的产品不仅卖到湖南、海南等多个省份,还走出国门,卖到泰国。”

为带动更多村民种粮致富,去年年初,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慧文将合作社的产品推上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并获得月销量1700多包的好成绩。“当时只针对广州市区。”李慧文说,虽然受到区域限制,但这次尝试的成果给她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她发展电商的信心。

◆销量大了

自制鱼干网上卖供不应求

“多亏辉仔的微店帮我接单,我不用担心鱼干的销售问题了。”大亚湾区澳头街道金门塘村村民苏佛带也尝到了电商销售的甜头。以前,他晒制的鱼干都是自家吃,或送给朋友。自从村“第一书记”黎文辉把他的鱼干制品推到微店上后,越来越多顾客订购他的鱼干制品。

在这个传统的渔村,渔民们对晒制海鲜干货都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海鲜干货特别香,吃起来口感也特别好。因为缺乏销售平台,多数产品只在本地熟人圈子内销售。为拓宽销售渠道,黎文辉在微信商城开起了“金门塘纯天然海鱼干”微信网店,并不断在朋友圈、QQ群发布销售信息,做起了特色海产品的 “销售员”。截至目前,该微信网店共接受电话、网上订单130多笔,销售额近3万元,主打产品为虾干、笠鱼干,供不应求。

困境与对策

“互联网+农业”需破解哪些难题

可以肯定地说,“互联网+”给农村和农业带来了新气象。那么在摸索中前行的“互联网+农业”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关键词 物流

物流成本是“互联网+农业”软肋

说起“互联网+农业”的难处,市飞业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谭慧萍直言,物流成本是“互联网+农业”的软肋。“农产品赚头小,产品又重,大多是走批发。若快递运送,运费就把利润搭进去了。”这就是谭慧萍一开始在淘宝开店失败的原因,梅菜网络销售只有走大批量物流运输,才能降低运输成本。

无独有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也碰到了和市飞业农产品有限公司一样的难处。

该公司电商部经理曾权辉告诉记者,该公司早在2013年7月就在“我买网”经营网上销售有机米业务,但因物流成本太高,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停止了这笔买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线上和线下的产品经常因为价格而打架。”曾权辉说,线上有“双十一”和“双十二”的促销狂欢节,产品价格一度低于线下门店经销商的销售价格,让不少经销商颇有怨言。

对于这一点,曾权辉说,该公司准备研制专供网销的优质产品,从而曲线解决物流成本问题。今年6月,该公司重振旗鼓,准备新一轮“互联网+农业”的销售大战。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