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贾德选:返乡创业养牛 致富不忘乡亲

鏃堕棿:2016-07-29 | 鏉ユ簮:四川农村日报

贾德选(前)在喂牛。

  今年46岁的贾德选是南部县盘龙镇斑竹林村人,近30年来,他通过打拼,从建筑工地的一名小工成长为拥有1000余名工人的公司老总。2014年,致富不忘乡亲的贾德选回到家乡,创办生态养牛场,通过创新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

  创业成功 返乡养牛

  1986年,年仅16岁的贾德选放弃学业到西安谋生。他从建筑工地小工做起,一步步壮大了自己的事业,先后成立了劳务公司和建筑公司,拥有员工千余人,资产达8000万元。

  2014年初,贾德选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当年5月,经过多方考察,贾德选投资1000万元,在盘龙镇斑竹林、庙高寺和火神垭3个村流转撂荒土地1000余亩,在斑竹林村建成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并成立了南部县德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西门塔尔肉牛。

  贾德选采用 “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建有2个大型化粪池,实行牛粪便的干稀分流,所有干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用于种植玉米、黑麦草、黄竹草等供养殖场肉牛食用的饲料,所有尿液通过化粪池处理后,再通过喷灌工程用于浇灌果树和玉米、黑麦草、黄竹草。这种循环的种养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养殖成本,还能够确保牛肉的品质和生态环保。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该养殖场年出栏肉牛600头,年产值达720余万元。2015年12月,该养殖场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农牧业厅评为 “肉牛标准化示范场”。今年5月,该合作社又被市农牧业部门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带领乡亲 共同发展

  7月19日,当笔者来到养殖场的饲料加工车间时,几位村民正在将成捆的秸秆放进玉米秸秆揉丝机中。

  “经过粉碎,这些秸秆便成了上好的青饲料。”贾德选说,饲养肉牛对青饲料的需求量非常大,除了自己种植青饲料外,还要以每吨300元的价格从附近村民那里收购1000余吨秸秆,既让当地农民增收,又防止农民就地燃烧秸秆污染空气。

  “养殖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据贾德选介绍,每天,他都要聘请40多位村民帮助他料理饲养场的日常管理事务,每年该饲养场的劳务用工支出达150万元。

  来自该镇桐麻庵村的赵斌便是其中一名。赵斌被贾德选聘为管理人员,负责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每个月工资达5000元。

  近年来,为了改善斑竹林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贾德选先后捐资30余万元,帮助该村修建水泥路1公里,铺设青石板便民道600米。回乡创业后,他又投资160余万元,修建了4公里的产业路和一口面积约为10亩的山坪塘,不仅方便了自己,也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创新机制 助力脱贫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是贾德选回乡创业的初衷。如何带动更多的乡亲,特别是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呢?去年12月份,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贾德选决定通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托管养殖”模式带领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托管养殖就是养殖场将进入繁殖期的母牛免费给有意愿的村民喂养,待母牛产子后,养殖场以市场价从村民那里收购小牛,如果村民不愿意继续饲养母牛,可将其归还养殖场。”贾德选说,托管饲养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防疫管理等全程服务,农户只负责日常放养看护。

  “托管养殖模式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不用自己花本钱便能赚钱的路。”村民向春茂告诉笔者,去年11月份,他家托管的母牛顺利产下一头小牛,仅3个月后这头小牛为他家带来4000元的收入。向春茂准备再到养殖场托管一头母牛,“这样,每年养牛就能够收入8000元。”

  “感谢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增收的途径。”今年67岁的杨宗明是斑竹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初,他也在合作社托管了2头母牛。“年底,等母牛产子后,加上种庄稼和工资收入,使我们能够如期脱贫。”

  据了解,目前,斑竹林、庙高寺2个村共有30户群众托管了该合作社的42头母牛,其中10户贫困户托管了16头。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