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网 > 农村创业

精准扶贫记者手记:八家村脱贫靠产业,苹果变成致富果!

鏃堕棿:2017-05-19 | 鏉ユ簮:

(央视财经 记者 侯凯笛 高文鹏)从5月1日开始至今,我们已经在八家村生活工作了18天。八家村有1256人,其中一半是蒙古族,精准识别贫困户70户,176人。他们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学致贫。宁相春,就是其中一户,已被八家村纳入社会兜底范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 宁相春 大脑这块是做开颅了,这不是软乎的嘛,没有骨头。记者:那他大脑现在是不是受些影响啊?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 宁相春 :这就有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第一书记 孙昕 :这是3万4千279块4毛8,这是你总的住院费用。你个人自筹应该是将近7000块钱。这7000块钱拿到民政申请大病救助补助资金,那个最高能补到3000。

宁相春的隔壁就是张海云家,父亲失明,母亲腿脚不好,女儿读初中,全家就一个劳动力。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让张海云一家过得很辛苦。在我们驻村蹲点的这18天中,张海云的家正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精准扶贫记者手记:八家村脱贫靠产业,苹果变成致富果!

张海云母亲:我们这房子都二十来年了,二十多点年了。

记者:明天就住上新的了?

张海云母亲:明天就弄上新窗户了,下午就安上了。

记者:高兴了?

张海云母亲:高兴。

精准扶贫记者手记:八家村脱贫靠产业,苹果变成致富果!

现在,八家村正在帮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好让这些贫困户住上更好的房子,但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却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每天,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孙昕都要带我们进村入户,逐一给贫困户讲政策做工作。徐起财家,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了。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第一书记 孙昕:你要在搬迁地盖养殖小区的话,是不是能把养殖搁到那里养去?

徐起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那驴估计去不了。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第一书记 孙昕:那你想养猪

精准扶贫记者手记:八家村脱贫靠产业,苹果变成致富果!

徐起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我想养猪。那地方都养猪那就闹毛病了。她怕猪那个味,这个猪粪味搁到一起不行。

蹲点扶贫的这18天中,我们和八家村的村民们一吃生活一起劳作,同吃同住同劳动,见证了很多人很多事,笑过苦过愁过也哭过。我们帮宁相春一起照顾他瘫痪在床的儿子,照料他的起居。

宁相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真挺难的这个。二百来斤呢,一百七八十斤呢。

我们和果农一起在果园里给苹果树剪枝疏果,给果树压枝。宁海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这个要留下,这个果大。

我们和张海云一起下地干活,修屋顶盖房子,照料他的家人。

记者 高文鹏 :来,看我。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八家村驻村蹲点两周以上,记录下这些村民的酸甜苦辣,给大家讲述这里每天发生的新故事新变化。而此时,还有100路不同媒体的记者和我们一样,分布在全国的100个贫困村中,为您讲述他们那里扶贫脱贫的点滴感受。

精准扶贫记者手记:脱贫靠产业 苹果变成致富果

财经频道记者蹲点的八家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00亩,林地面积3000亩。人均耕地近2亩,以前种植玉米、谷子等传统作物,靠天收成,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如今,村里大力发展果蔬种植,并为贫困户做好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很多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也正在发生改变。

刚到八家村,就听说这里的苹果好吃。不管去到哪家,主人都会端上一盘苹果边吃边聊。

侯凯笛 记者:谢谢,还确实挺好吃的,挺脆的。

宁海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是,我们这的苹果好啊。

宁海成是八家村的贫困户,原因是因学致贫。宁海成家有三个孩子,分别在念大学高中和幼儿园,学费的压力让一家人有点喘不过气。

宁海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我这一年学费仨孩子就20000多,压力大啊。所有挣的钱都得先供孩子,苦这几年就好了。

宁海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我这不想买点保险啥的也不敢。

记者:什么保险?种植保险吗?

宁海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对,我看他们都买了,我也正寻思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第一书记 孙昕 :这个保险给你们上了,当时给果苗的时候政府就给你们买上了。当时买果苗是他们自己负担了一点,政府补助了一些。就如果遇到果苗意外死亡了啥的,还能把他们自付的损失给补上。

宁海成每天都是徒步走到这片果园,说起脚下这条路,他很激动,拉住我说,前两年,这里还不是这样,路不好走,长了果子也不好运出去。而如今,他种的苹果正在越卖越远。

宁海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家村村民:这路是政府修好的,看到果树出效益。现在这个井也打上了,那以前是下雨都上不来,干旱就没有水,长不了苗。

这2170米的硬化路和15眼井给八家村的果农们带来了希望。宁海成说,过去当地的苹果不为人知,最愁的就是销路,而如今,镇里组织了专业合作社,入股后不但能定期分红,还能跟着去全国其他地区学习种植技术。这200棵苹果树,摇身一变成为了宁海成家的摇钱树。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