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好项目 > 养殖项目

养殖蟾蜍:癞蛤蟆也能吃上“天鹅肉”

鏃堕棿:2010-12-09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编者按 农民的双手创造了农业的历史,农民的智慧正在开创农业新的辉煌。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点感悟或者灵感,可能就会创造出一条崭新的致富渠道,也可能会引领一 个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改变农业发展的历史。智慧来自民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 “寻访农民致富新项目”系列报道。这个系列报道的目的就是挖掘民间智慧,把农民自创的具有新奇性和一定科技含量的致富项目介绍给更多的人,以期得到推广, 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广大读者身边如果有致富新项目,也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将择优予以采访报道。联系电话:0531-85193579

  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想,但是成武县汶上集镇王庙村农民王崇京却凭着自己的坚持和钻研,将癞蛤蟆变成了“摇钱树”,吃上了“天鹅肉”。 每天,王崇京最少能够生产约 500 张蟾衣药材,获利1500元以上,但是成本还不到10 元,夫妻俩就能干完所有活。靠着无师自通的养殖经验,王崇京年销售蟾衣10余万张,获利超30万元。

  养殖蟾蜍发了财,王崇京有喜悦也有烦恼。因为蟾蜍制品的需求缺口非常巨大,他全年的产量还喂不饱一家企业的订单,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更大的发财机会白白流失。他希望把饲养蟾蜍、制作蟾衣的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民,让更多的蟾蜍制品造福人类健康,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在黑暗中起步

  2005 年,在东北做小生意的王崇京从偶然的一个机会得知了蟾蜍能做药材这个信息。“蟾蜍蜕皮产生的蟾衣、用白浆制作成的蟾酥,是治疗炎症、肿瘤的良药,很多药厂 都在用。我就想,既然是大有用处的东西,生产这个肯定有钱赚。”王崇京说。他问老家村里的大夫,大夫说蟾蜍的确是好药材;问打鱼的老父亲,父亲说老家池塘 里很多癞蛤蟆。在外漂泊多年的王崇京此时已有叶落归根、回老家居住的念头,在销路、养殖方法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冒险地回到了山东老家,开始了蟾蜍养 殖。

  当时还没听说哪儿有搞癞蛤蟆养殖的,家里人当然一万个不同意,媳妇袁锁环说:“我就想过安生日子,别再折腾着养什么蛤蟆了。”可最终拗不过有想法的王崇京,让他带着 5000 多元钱,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

  起步之初的王崇京是两眼一抹黑,只能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先干起来。他先是买来了塑料布,将癞蛤蟆的活动场所围起来;又弄来砖头垒起池子,置齐了水 桶等物件。那年夏天,王崇京和弟弟晚上到家门口的小河边拉个电灯,诱捕癞蛤蟆,一晚上能捞到百十来只,一个夏天就捉了千余只癞蛤蟆。

  捉来了癞蛤蟆后,王崇京才去了解究竟怎么才能卖钱。“那时候做药材,都是要杀死癞蛤蟆的,剥蟾皮、取干蟾,人要谋财必须得害癞蛤蟆的命。”王崇 京说。要是这么个弄法,一千只蟾蜍用不了多久就都没了。王崇京就蹲在池子边,观察蟾蜍蜕皮的过程。终于在2005 年冬天,王崇京拿着半年收集下来的蟾衣到了全国中药材的集中地安徽亳州。“我当时不知道有多少蟾衣,也不知道怎么卖,还以为是按重量卖。有个人说‘就给你 500 块吧’,我觉得挺满足就卖了。”王崇京说。算下来当时的卖价是几毛钱一张,“实在是亏大了。”

  在创业中自学

  创业伊始,王崇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经验可循;但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王崇京说:“干这一行,最大的要求是细心和耐心,只要有这两点,谁都能干好。”这养癞蛤蟆的门道,都是王崇京自个儿研究出来的,现在省里的十来个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师从于他。

  虽然癞蛤蟆是经常蜕皮的,但是王崇京却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褪下的皮,也就是蟾衣。后来,他发现蟾蜍蜕皮大多是在夜里,如果没有食物来源,蟾蜍就会 把蟾衣吃了。王崇京还发现,只要放到水里,蟾蜍就不会吞食蟾衣,就能把蟾衣捞出来整理加工。现在,王崇京已经琢磨出一套判断蟾蜍蜕皮时机的经验,不仅能不 浪费蟾衣,而且蟾衣比较完整,都能卖出好价钱。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