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好项目 > 养殖项目

野生环境养殖甲鱼 农户多了一条致富路

鏃堕棿:2011-05-17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广东省鹤山市古劳水乡有着天然的水产养殖优势,四大家鱼、桂花鱼、锦鲤等水产品为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而近年来中华鳖的养殖逐渐在当地兴起,成为了村民致富又一有效途径。

  现场

  仿生态养殖环境够创意

  在古劳镇大埠村一片低洼水田上,放眼望去,野生植物水葫芦有规律地分布在水面上,水田四周用成千上万块瓷片围住,阳光下水田平静如常。记者留心才能发现,在水田周边的一块块托板上布满了鳖。养殖场场主冯志华告诉记者,这些鳖正是他通过仿照野生生态环境,饲养的中华鳖。

  “水葫芦是专门种的,它能够调节水质,也为中华鳖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冯志华指着水面上一大片葱郁的水葫芦说,他们根据多次试验发现,在低洼水田养殖中华鳖最合适。

  据介绍,水田边的竖立的瓷片是为了阻止中华鳖上岸,以防止它们相互踩踏而造成损失。考虑到中华鳖要上岸休息,水田里也设置了露出水面的板块,平时中华鳖会在那里晒太阳。

  “总之,就是要给中华鳖一个类似野生的环境,让它自然生长。”冯志华表示。

  养鳖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以前常听说过有些人在河里偶然捡到一只野生鳖,然后卖了高价的故事,我就想能不能自己也仿照野生环境,养点鳖出来卖,收益肯定不错。”生活中的一些 小经历,触发了冯志华养中华鳖的念头。就在5年前,当地养殖中华鳖的人寥寥无几,冯志华开始了自己的养鳖之路,将自己过去的养殖设想付诸实施。

  在开始养殖前,冯志华也曾发动自己的兄弟、周边村民加入到这个行当中来,为他们描绘了养殖中华鳖的广阔前景。不过,由于初次投入成本大风险高,许多村民都处于观望状态。

  冯志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第一年在家乡的鱼塘里首批养殖了1000只中华鳖,但过程远不像想象中顺利。

  “鳖是两栖动物,想上岸,养殖数量多的话,他们很容易发生踩踏,一年下来几乎死了一半。”冯志华表示,那年即使损失了一半的鳖,但居然还有一些赢利,“这样的话,我就更加相信它的前景了,只要想出办法解决成活率的问题,收益就有保证了。”

  为了解决养殖技术问题,冯志华遍访顺德等一些大型养鳖基地,向养殖专家请教,同时还结合鳖的生长环境深入琢磨。

  “因为我是水乡的,对于养殖,耳濡目染,我当时就琢磨鳖在野生环境下是怎样生活的,能不能把它野生的环境都搬到这个养殖场中来?”冯志华在养殖中华鳖的第三年,根据此前的经验,修建了3个养鳖池来做试验。

  为什么要修3个养鳖池?“如果只有一个池,试验出来的方法成功了,有可能是侥幸,如果3个都成功了,才相对可靠。”

  那一年,冯志华的3个试验池的中华鳖成活率都保持在95%以上,这时候他知道自己试验成功了。去年,冯志华果断扩大了规模,鳖苗从原来的1000只,增加到几万只,占地70多亩,目前产值近600万元。

  据介绍,这些中华鳖平均每只能卖到大约150元,扣除饲养成本后利润也相当可观。

  收益

  村民又多一条致富路

  “经常有周边村民来养殖场参观考察,如果他们遇到养殖技术问题,我知道的都告诉他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冯志华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收益。他的成功养殖,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他们打消了疑惑加入到养殖中华鳖的行列。

  记者问到,是否会因为众多村民的加入而加剧了市场竞争,影响自身收益。冯志华就乐观地表示,一方面村民们都是父老乡亲,能够增加收入他也乐见其成;另一方面目前该市场的前景广阔,村民的加入不对市场造成冲击。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