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好项目 > 种植项目

闯出一片锦绣天地

鏃堕棿:2009-06-10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1998年,60名土乡儿女带着政府和家人的希望,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往3000公里外的深圳务工,这也是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次尝试性省外劳务输出。

  2001年,前后两批165名务工人员经过几个月反复初试、面试,费尽周折,终于成功输送到深圳用工单位。

  2004年,第一次一次性省外转移输出700多人,当年输出1500多人,实现创收1600万元。

  ……

  2009年,面对经济“寒潮”,370名男女青年同一天出发,踏上了去深圳打工的征程。

  如今,这些土乡儿女工作生活在他乡异地,有的安家落户、有的举家南下,有的晋升为企业骨干、技术能人,成为不可或缺的产业工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阳光因自信而耀眼

  5月13日,记者前往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采访,尽管提前有所联系,但台资企业的正规和严格管理,令采访颇费周折。

  几级请示后,在会客厅里见到了6名互助籍员工。互助县南门峡镇北沟脑村祁哈毛它作为其中年龄偏小、工龄最长、资历最深引人关注。白皙圆润的脸庞,大方、整洁的外表,俨然看不出她是从偏僻山村走出的孩子,阳光、自信写满在她的脸上。

  今年,刚满20岁的祁哈毛它,两年前在县就业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第一次走出家门外出打工,那时的她脸上还有青海人特有的红血丝,以至于公司里的人都叫她“红苹果”。在美律的两年多时间里,祁哈毛它从最初的一名普工变成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用祁哈毛它自己的话说,现在我就像一粒自由电子,哪条生产线上缺人,哪个工序人手不够,我就被派到哪里,老厂、新厂我都干过,什么手机扬声器、蓝牙耳机,这些以前见都没见过的东西,现在基本的原理我都懂。

  祁哈毛它说,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有所下降,每月除去伙食费和社保金外,也能领到1200元工资。公司还不定期的组织培训,提供发展平台,相信自己的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两年多来,为给家里多寄点钱,祁哈毛它没回过一次家,我们的到访激起了她对家人的思念,从她挂满泪珠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成功。

  美满幸福一家人

  5月15日,记者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大田洋村一栋租住楼里看到,不足七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一家四口人,简单的高低床上铺着干净的凉席,床旁边的窄柜上放着一台小电视,床前的小方凳是一家人的餐桌,一瓶酱,每人一碗拉面,就是一家人的午饭,尽管简单,但也其乐融融。

  男主人祁守贵今年40岁,系互助县五十镇奎浪村村民,2001年携妻子王占月南下打工,经过企业培训和自己的刻苦自学,祁守贵很快就成为企业焊接能手,妻子除了照顾他的生活外,也在一家电子厂打工。四年后,夫妻俩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2005年他们回到家乡,不仅还了所有的债务,还新盖了七间大房,添置了摩托车、拖拉机等,装修一新的房子里新式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安顿好老人和小儿子,2006年夫妻俩带着儿子、女儿第二次南下。如今,祁守贵在深圳旭生自行车制品厂工作,月薪3000元,妻子在松岗松立电子有限公司做玩具,每月也有900元的收入,加上儿子、女儿,一家人一个月收入达7000多元,除去房租、生活费外,一年纯收入能达6万元。王占月高兴地说,以前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没想到几年下来,我们也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了,打算在深圳再干几年,再攒些钱,回家买辆车让儿子跑出租,自己再干点事,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风雨过后见彩虹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伴随着这首歌,互助县东沟乡龙一村王有千在深圳已打拼了六年光阴。从一名普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他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欢乐;有失败,也有成功。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