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红薯加工——技术革新孕育财富路

鏃堕棿:2010-05-18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小红薯大产业  

 
    一块小小的“红薯”发展成一个产业,一个企业把近70万农户带到致富路上,经过技术创新,这种不值几文的传统农产品迅速脱掉“土气”,变为广受欢迎的系列方便食品。在绵阳,光友的创业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科技”让红薯增值40多倍  
 
    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邹光友,1992年“下海”,开始从事红薯加工淀粉、粉丝科研生产。经过14年的发展,他创办的光友薯业,从一个资产5000元的小企业变成年销售额1.4亿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也成为全国有名的“粉丝大王”。  
 
    经过四次重大的技术创新,红薯的价值连连翻番。粉丝由黑变白;从粉丝变成方便粉丝;发明无明矾粉丝;推出全薯营养粉丝。注入了科技含量之后,方便粉丝的价格也越卖越高,而红薯的价值提高了好几倍。  
 
    邹光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公斤鲜薯=1公斤全薯淀粉=12碗全薯方便粉丝,从鲜薯到粉丝,其价值相差40多倍。因为巨大的增值空间,光友薯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到红薯的生产和加工中,为全国薯区增收3亿多元,新增利税近1亿元。  
 
    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径  
 
    去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光友薯业列为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科技示范基地。这是因为光友薯业掌握着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红薯深加工技术。目前,光友薯业获得的国家专利达到47项。  
 
    更重要的是,光友还成功探索了一种帮助农民致富的工业新路径。光友将薯区视为“没有围墙的车间”,薯农就是这个车间的工人。光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薯农,一个企业加工变为成千上百万农户参与加工。同时,光友薯业长期收购农户的红薯淀粉,公司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一模式增强了光友薯业产业化的持续生命力,同时把四川、河南、河北等20多个省份的近70万薯区农户带到了致富路上。在光友薯业的指导下,薯区红薯亩产量由原来的1000公斤左右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每亩收入由200元提高到500元以上。去年,光友薯业在绵阳及周边地区新建薯类基地5万多亩,带动5万薯农人均年增收720元。  
 
    目前,除了绵阳总部之外,光友薯业还将工厂建到了河南南阳、河北秦皇岛。据了解,光友薯业正计划在河北其他地方以及山东等传统红薯粉丝生产地区,与当地政府或企业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贴牌生产等多种合作方式,组建多个分公司。此外,光友薯业还将四川特色食品成功卖到了北美市场。  
 
    小资料  
 
    我国民间红薯淀粉加工工艺介绍  
 
    首先,将红薯淀粉倒入平底铁皮盆中,加入冷水调制成浆,双手不停的摇晃,使淀粉浆料均匀地分布在铁皮盆底为宜; 
  
    然后,将其将搅拌好的淀粉连同铁皮盆放入大铁锅的沸水中蒸煮30分钟左右,经加热后淀粉就熟了; 
  
    最后,将其蒸好的红薯淀粉连同铁皮盆放入水中冷却后,可切成丝或片状,加入调料即食。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