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福安葡萄业:28年科技入户 带动19万农民增收

鏃堕棿:2012-03-06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福建省福安市突破南方高温高湿种不了葡萄的“理论禁区”,实现了产业化栽培,从1984年12亩发展到2011年4.5万亩,每亩产值由3000元跃升到1.2万元,惠及19万农民增收,赢得“南国葡萄之乡”的美誉。

  28年探索 敢冒风险 用新科技 葡萄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1984年,象环村陈玉章、陈绍奇、陈盛发、陈卫现4位农民怀着劳动致富的梦想,冒险引进福建省农科院地热所的葡萄苗,在12亩承包地种植,无意间改写了北方葡萄南国种植历史。

  当年,在平地稻田种葡萄,要冒很大风险。“看到致富信息,说北方葡萄一斤卖2元,远高于一斤猪肉7毛钱的价格。”陈玉章决定冒险一试,如果引种成功,将为致富探新路。

  他清楚记得,那天,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用解放牌大卡车,翻山越岭,送来营养袋栽的“巨峰”葡萄苗。第二年葡萄挂果,亩产500公斤卖了2000元;50公斤葡萄等于500公斤稻谷的现场示范,引发周边农户的种植热情。但是葡萄致富的梦想远非想象的那般顺利。福安地处东南沿海,露天栽培遭遇梅雨季节,高温高湿诱发黑痘病大流行,影响产量、品质和收益。1986年,福安葡萄大幅减产。

  陈玉章心急如焚,连忙向专家“求救”。省农科院成立以郑铭西、吴伯娇牵头的黑痘病防治课题组,长期驻村攻关。经过3-4年探索,破解了技术难题。

  从此,陈玉章与葡萄科技结下不解之缘,与专家保持长期联系,遇到解决不了难题,时常送病叶、病果到福州咨询求教。

  在省市专家和农业局帮助下,陈玉章的套袋栽培、测土配方、避雨栽培等相继成功。到他果园和家里观摩请教、串门取经的村民络驿不绝,他乐此不彼,分享种果心得。

  “现在省市联合推广避雨栽培,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难题。”早年深受黑痘病困扰的陈玉间如今深有感触。

  科技推广的“邻里传播”效应,使象环村一举成为闽东葡萄种植专业村,还带动赛岐、甘棠等周边乡镇连片种植6000亩。象环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9成新房是种葡萄盖起来的。

  2010年3月,葡萄遭受百年冻害。国家产业体系和省市专家指导,陈玉章采用去除受冻芽,施用少量氮肥促进副芽生长,施用树面保护剂等冻后减灾技术,做到灾年不减收益。

  现在,福安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产值5.5亿元。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