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河北:丰宁红旗营村高举食用菌致富红旗

鏃堕棿:2012-03-22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扶贫攻坚的关键在于找准路子,脱贫致富的根本要靠党员干部带头。要说脱贫心劲儿足、干劲儿大,要数天桥镇红旗营村!”3月15日上午,在丰宁扶贫办副主任程桂森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驱车赶往距丰宁县城75公里的红旗营村。

  红旗营,历史上因清朝正红旗军队驻扎于此而得名。村子不大,272户、778口人,耕地面积仅有926亩,林地面积却有3万多亩。2010年人均收入700元,被列为扶贫开发先行启动村。

  来到村口,绕村而过的潮河雪化冰融,溪水潺潺,路两旁一排排食用菌大棚很是抢眼。料峭的春风中,马达轰鸣,3个村民正将废弃的木柴粉成锯末;另一侧,3个村民操作一台搅拌机,把锯末、麦麸和石膏粉按比例搅拌均匀后,输送到一台装袋机里,15个农家妇女围坐一圈,紧张有序地装制菌棒。

  程桂森这个“老扶贫”在当地颇有威望,食用菌种植大户佟相林和村支书姚静增、村主任佟桂臣闻讯赶来,一见面就唠起今年的发展规划:在山上建个蓄水池,靠自然落差给菌棚供水,省电、省水,种植面积扩大100亩,又可以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佟相林等人急盼发展的神情,程桂森告诉记者:“别看他们现在个个精神头儿倍儿足,放在去年这个时候,那真愁死人啦!”

  被列为扶贫开发先行启动村后,姚静增和佟桂臣等人就开始琢磨,红旗营要想挖掉穷根,再像过去那样种玉米靠天收肯定不行。最后,在程桂森等“高参”的指导下,决定依托当地气候、土壤和林地资源等条件,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听说种蘑菇比种玉米赚钱,报名的呼啦啦来了50多户。在村干部的努力下,村集体顺利流转土地200多亩。可到了准备实施的时候,大家伙儿一看投资大,都怕担风险,又一个个打了退堂鼓,最后只剩下7户。

  “你们不敢干,我干!”关键时刻,佟相林站了出来。他说服家人,拿出前些年在外搞建筑工程积攒的40万元,建起了占地80亩的食用菌园区。其余6户一看有带头的,也你10亩、他20亩,规划中的200亩食用菌园区总算建了起来。

  建菌棚、上设备,资金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得佟相林等人抬不起头来。“我们来担保!”天桥镇党委书记李景安和镇长徐艳萍与村两委班子联保,总计贷款87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终于盼到快要出菇了,新麻烦又来了——— 没有冷库,蘑菇摘下来不能及时冷藏,放半天品质就会下降,价格大受影响。可建一个冷库需投资20万元!一帮人一下子全傻了眼。“我来建!”佟桂臣用自家房子作抵押,贷款建起了占地4亩的冷库。

  功夫不负有心人。红旗营的食用菌一上市,就把北京的客商给吸引了过来。不到4个月,佟相林等人就把贷款全部还清,当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敢带这个头,勇气来自丰宁推行的委托经营扶贫模式。”佟相林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委托经营就是由村委会和种植大户签订《委托经营合同》,由大户带动发展扶贫主导产业;贫困户再与大户签订《入股分红合同》,用5000元扶贫专项资金入股,经营者每年不论盈亏,必须付给贫困户入股金额10%的红利,并且优先安排入股贫困户务工。“去年我吸纳贫困户25户,拿到扶贫资金12.5万元;农牧局又发放6万多元种植食用菌补贴。”佟相林坦言,“这些资金就占我总投资的三分之一,是党的扶贫政策给我吃了定心丸!”

  种植大户满意,贫困户更是乐开了花。正在忙着装菌袋的贫困户戴淑芬说,她家去年一年的收入包括:土地流转每亩每年950元,4亩共3800元;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分红500元;她在食用菌园区打工,去年收入13000元,丈夫外出打工收入20000元。“去年,我们家第一次有了存款。”

  临别前,姚静增自信地告诉记者,再有两年,红旗营要把食用菌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确保所有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