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绿色小浆果草莓蓝莓变致富“金果”

鏃堕棿:2012-06-20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夏日的田野,满眼碧绿,一派生机。6月13日,记者在东港市十字街镇的露地草莓基地看到,七八位农民头戴草帽,正忙着采摘草莓。看着鲜艳欲滴的草莓果时隐时现,记者也忍不住拨开绿油油的叶子,体验一把“果农”生活。

  摘毕草莓,记者又来到草莓基地对面的温室蓝莓基地,1米来高的蓝莓树绿意葱葱,枝头零星结着几颗蓝莓果。“早几天来,你会看到蓝莓硕果累累压枝低的场景,现在温室蓝莓采摘已经结束,露地蓝莓得7月份才能上市。”基地主人马廷东的爱人颇有些遗憾地说。“今年气温低,前期干旱,露地草莓的收成不如去年,大概减产30%左右。好在温室草莓和蓝莓大丰收,损失得到一些弥补。”马廷东接过话茬解释道。温室草莓最贵时每公斤在80元以上,现在露地草莓大量上市,温室草莓的价格也没低于20元,全部销往沈阳、北京等地大超市。

  马廷东是东港市早春大棚草莓种植状元。他从2003年起发展草莓生产,2006年尝试引进种植蓝莓,如今拥有草莓面积600多亩、蓝莓面积130多亩。“2006年,我与一位农业大学教授交流时,说起小浆果经济效益非常高,是一个前景可观的好项目。”马廷东说从那时起,就坚定了发展浆果生产的决心。为提高管理水平,马廷东不断参加各种培训:2008年,参加辽东学院首届农民技术员小浆果专业学习班;2009年,参加辽宁职业技术学院果树专业学习班;2011年,参加辽宁省科技厅举办的优秀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知识水平的提高加上10多年的实践经验,马廷东成了当地农民眼里的“土专家”,遇到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他也毫无保留地传授。

  在走乡串屯传授技术时,马廷东发现有的果农找不到销路,一直为“卖难”苦恼,有的果农怕产品积压在手里,因而互相压价,好果卖不上好价。2008年,他发起成立了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对成员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种苗、农资、技术规程、品牌、销售五统一。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成立了果品包装厂、机械冷库及深加工车间。“我们从果农手中收购果品后,通过分选、精包装,再销往各地。”马廷东介绍,合作社生产的露地草莓、板栗,一般通过外贸企业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国家;棚室草莓、蓝莓等果品已经打开了沈阳、北京、上海、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国内市场。

  4年间,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300多户,拥有草莓大棚590栋、蓝莓大棚40栋……同时栽植露地草莓1500亩、蓝莓100亩……带动周边10个乡镇1300多户农民从事果品生产。有了合作社给农民撑腰,当地果品销售不再“窝里斗”,价格统一,农民也不必担心卖难发生。同时,在社员中普及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果品达到无公害标准,销售价格比普通果高出不少。合隆满族乡犸木林村7组村民邓国梅加入合作社,今年她家草莓的销售价格平均每公斤比其他草莓种植户高出2元钱,两栋大棚多收入3万余元。

  在十字街镇,像马廷东这样的“双莓”种植户不在少数。该镇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为农民铺出一条条致富路。眼下,马廷东正加紧采摘,同时组织收购,完成预定的出口订单。谈到浆果产业的未来规划,马廷东表示,今后将继续引进和探索适合本地种植的水果品种,向上高端、设施化、精品水果路线迈进,在产业提升档次上做文章。记者了解到,今年他引进了新品种软枣猕猴桃,同时正在兴建近60亩地的采摘观光园,年底就可开放。“届时,农民又多了一条旅游创富的新路子。”马廷东满怀憧憬地说。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