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乌鲁木齐的蔬菜大棚养起了鸡

鏃堕棿:2012-06-28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最近,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灯草沟村牧民定居点,牧民别克·叶尔江家盖了一个能养鸡的蔬菜大棚,这成了乡里的新鲜事。

  今年3月,54岁的别克和妻子、三个孩子从南山的游牧毡房搬了下来,住进了包括院子和暖圈(圈养牲畜设施)在内共2000多平方米的定居房,房子周围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水、电、暖、路灯、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昨日,在别克家,记者见识了这个能养鸡的蔬菜大棚,跟别克一起感受了定居新生活的喜悦。

  9时30分,灯草沟村五六队牧民定居点,晨光照在别克家红顶黄墙的抗震安居房上,别克正在三分地的大棚旁忙碌着。

  这个大棚跟一般的蔬菜大棚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钢架结构和棚膜,一样的供暖设施。

  “稀罕的在这呢。”别克掀开了一侧的棚膜,棚里立刻响起了鸡叫声,一只只顶着红冠、披着麻色羽毛的麻花鸡,争先恐后扑棱着翅膀跑出来。

  递给记者一捆苜蓿草,别克拎着一桶粉碎过的玉米,我们一起给鸡喂“早餐”。

  随着麻花鸡跑出来的还有大棚内呛人的鸡粪味,记者忙掩上口鼻,别克却笑着说:“这些东西可都是我家的宝贝,能让蔬菜疯长。”

  按别克的要求,记者把苜蓿折断,均匀撒在院子里,再把碎玉米分别倒在几个盆子里,别克自己拿起一桶细沙往院子里撒,千只鸡各取所需,纷纷啄食。

  “玉米是主食,苜蓿是小菜,帮助消化的沙子是零食,鸡们的伙食很不错。”别克笑着说。

  别克说,他家祖辈放羊,做梦也没想过养鸡。“住上新房子,还修了圈养牲畜的暖圈,但我年龄大了,不能再养羊了,靠什么吃饭就成问题了。”

  为解决像别克一样的定居牧民的生计问题,今年,乌鲁木齐县开始引导定居牧民调整产业结构,率先在全疆试点推广种养结合大棚,别克家就是试点户之一。

  4月份,在乌县开展的服务基层群众、转变机关作风活动中,县农牧局给别克免费盖起了种养结合的大棚,还给他提供了1000只鸡苗。

  但刚开始,别克并不愿意养鸡。

  “农村有句俗话,家财万贯,带毛的都不算。种菜我还行,但养鸡我是生手,要是闹个鸡瘟啥的,鸡一下就没有了,丢钱不说,还丢人。”

  了解到别克的“心结”,县农牧局专门派农技和兽医人员来指导,别克这才放了心,开始养鸡。

  临近中午,院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虽然院内有遮阳网搭的凉棚,但鸡还是纷纷朝墙根的阴凉处挤,别克赶忙招呼记者去赶鸡,“不然它们会越挤越多,不仅容易生病,还有可能会闷死。”

  记者和别克不停用树枝赶鸡,赶走一群又来一群,汗水顺着记者面颊往下流,而满头大汗的别克却忙个不停,“这些鸡要出栏了,可不敢马虎。”别克说。

  别克说,养鸡得上心,“但比起到处转场放牧还是轻松多了。再说,按现在的市场价,这些鸡一只平均在80元,这一棚鸡净收入少说也有四五万。”

  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顾建新介绍,种养结合大棚可先养鸡,然后利用鸡粪种蔬菜,蔬菜卖完后,留下的菜叶、菜根等可继续养鸡,一年可养两茬鸡、种两茬蔬菜。

  “这种大棚对光热水等条件要求较高,需人工长时间照料,产出的土鸡和有机蔬菜属于无公害食品,这种生产方式最适合在景区牧民定居点推广。”顾建新说。

  赶完鸡,别克又忙着洒水降温,“这两天,农牧局又帮我联系好了附近的农家乐,解决了鸡的销路,我现在浑身是干劲。”

  整个上午,不时有邻居来看别克家的大棚,别克给大家介绍大棚的好处和养殖技术,“政府帮我,我才盖了这个大棚,这样好的政策,要大家一起分享。”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部门了解到,乌县推广的种养结合大棚在自治区属首例,按规划,乌鲁木齐县所有牧民定居点都将推广这种种养结合的大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疆开始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被作为民生重点工程实施的富民安居工程不仅包括通过定居点使牧民定得下还包括通过各种措施使牧民稳得住、能致富。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