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农妇李红英40万元养蝗虫

鏃堕棿:2012-07-12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50多年前铺天盖地的蝗灾还如噩梦一般印在老一辈村民的记忆中。

  李红英却要养蝗虫?在村民惊讶、猜测的目光中,当年这个40岁的女人说干就干,竟然上演了一幕害虫变宝的故事。

  蝗灾噩梦

  蝗虫竟成了新的产业?当李红英盖起一个个大棚,里面养了成百上千只蝗虫,武清黄花店崔胡营村的村民着实惊讶了一番。

  蝗虫,在崔胡营村的村民心中曾是一段噩梦。

  “两年多的蝗灾,那叫一个惨。”提起蝗虫,年长的老人都会摇头,50多年前噩梦般的一幕挥之不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蝗虫一夜之间呼啸而来。“早晨一起来,全村几千亩田地里到处都是蝗虫,吓死人了。”村民们不知道蝗虫从何而来,只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天,蝗虫所到之处,快成熟的玉米地只剩下光秃秃的玉米秆儿。

  全民出动,一时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忙乱捉蝗虫,用罩子捞,用农药喷。“那时候都不上学了,老师也带着学生们捉蝗虫。”65岁的李庭柱当年还是个学生,对师生一起捉蝗虫的情景记忆犹新。

  政府派来直升机洒药,天上地上一起忙活。

  忙活了一个夏天,蝗虫终于散去。农民当年几乎颗粒无收。更可怕的是,转年夏天,又是一夜之间,蝗虫卷土重来,又一年颗粒无收。

  而在李红英的记忆中,蝗灾却让她发现了蝗虫是绝好的美味。

  “我还很小,没出去抓蝗虫,就记得那时候家里总吃那东西。”李红英说,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没有肉吃,蝗虫就成了替代品。

  李红英记得,蝗灾的那段日子,一早起来,家里大人就出去捉蝗虫,傍晚回来,一大袋子的蝗虫就是当晚的菜,把蝗虫倒进大锅里,放上盐,也不用油,干爆出来的蝗虫嚼起来特别香。

  40万元养害虫

  在村民看来,蝗虫是可怕的灾星。

  蝗虫好吃,却是李红英最初的印象。

  李红英要养蝗虫。2010年,这样的消息在村里一传开,经历过蝗灾的村民都皱起了眉头。

  李红英的丈夫干养殖,自己做装饰生意,小日子很红火,但她却把目光转向人人畏惧的蝗虫。

  “其实就是一次聚会,有个朋友说养蝗虫虽然风险大,但利润高,因为我有些资金,便建议我试试。”朋友无意中一提醒,李红英当真了。她跑到外地的蝗虫养殖基地考察,发现蝗虫营养高、药用价值大,只要细心养殖,收益很可观。

  李红英说干就干,放弃了装饰生意,投资近40万元,买回蝗虫幼虫,盖起13个大棚。

  幼虫需要吃鲜嫩的玉米苗,李红英向村民租地,租地的价格是每亩地每年600元左右,和农民每年的种地收益基本一致,租来的地全种玉米苗。

  每天早上5点,李红英就爬起床,开着电三轮到玉米苗地里干活,忙活两个小时,载着一车的苗来到大棚。几百万尾小蝗虫已经蹦跳着等待食物了。

  玉米苗喂完,李红英就蹲在大棚外细细观察,“那些小蝗虫都挺活泼的,特别喜欢吃玉米苗,吃完了还得观察它们,要是仍有蹦蹦跳跳的,就是没吃饱,要再喂一点,如果都很安静了,就说明吃饱了。”

  最初,李红英没有养殖经验,只能每隔半个小时跑到大棚边看看,看到小虫们又活蹦乱跳,说明它们可能又饿了,就要继续喂食。

  很快,李红英变回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早到晚守在小蝗虫身边,晒黑了,累瘦了。值得欣慰的是,幼虫迅速变成成虫,产卵,新一批小虫又出生了。

  2010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瓢泼大雨顷刻而至。第二天一大早,李红英来到大棚外,顿时心凉了半截,大棚里积水严重,成片的蝗虫浮在水面上,“看到精心照料的小虫子死了,可心疼了。”

  好在大部分蝗虫躲过了暴雨的劫难。如今,李红英的蝗虫已经扩展到500多个大棚,她成功了。

  养虫人

  从2010年,悄悄观察了一年多的村民,对这个敢想敢干的女人开始刮目相看。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