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重庆:聚焦盛夏消暑战葡萄节背后的致富经

鏃堕棿:2012-07-16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气温越来越高,商战愈演愈烈。这边厢邀约游“清凉城”,那边厢吆喝逛葡萄园;这个要热热闹闹办消暑节,那个欲风风火火搞啤酒赛。每年一入夏,各种各样的“消暑战”便火热开打。从今天起,日报推出“聚焦盛夏消暑战”系列报道,为你呈现夏日里这一火爆的经济现象,同时解读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消暑战”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经济原理。

  果园里葡萄熟了,各地的葡萄节也纷纷开幕。炙手可热的葡萄,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还是农民增收的“法宝”?——

  在众多水果中,葡萄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格外受宠。6月27日,渝北区石船镇宣布“第三届石船葡萄文化节”即将举行,第二天,第三届“重庆·璧山露德葡萄旅游文化节”便奏响了开幕礼炮,南岸区“吴小平的葡萄熟了”,7月7日,九龙坡的向葡萄宣布开园……一场葡萄“暗战”,好不热闹!

  葡萄,为何炙手可热?

  近日,记者来到南岸迎龙镇、璧山大兴镇、渝北石船镇进行了实地调查。

  南岸迎龙:“后吴小平时代”的突围

  说到葡萄,便不能不提到吴小平葡萄。

  近年来,每到夏天,重庆主城各大路口、周边高速公路沿线,便会竖起一块块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只有一句话——“吴小平的葡萄熟了!”尽管每斤葡萄的价格高达28元、38元、48元不等,游客也会趋之若鹜。

  吴小平的葡萄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除了品质,也许更应该归功于当地政府的宣传。出于发展精品农业的初衷,2006年,第一届吴小平葡萄节在南岸迎龙镇启幕,开创了我市为葡萄——这一时令水果办节的先河。

  然而,令迎龙镇政府尴尬的是,吴小平葡萄节红了,业主吴小平赚得盆满钵满,但对周围广大农户的带动效应却并不明显。“除了卖城里人一点土鸡蛋、嫩包谷,其它就没啥子了。”村民倪德英说。

  于是,从2011年起,迎龙镇将葡萄节延伸为“摘香季”。所谓“摘香季”,就是采摘包括葡萄在内的各种水果蔬菜。同时,迎龙还在全力打造与市民联动的“四季垄耕”,类似“开心农场”,市民可到这里租地种菜种水果。

  “四季垄耕”的4个片区还分别取了4个文雅的名字——“北斗锄禾”、“清谷问耕”、“苟家结庐”、“龙顶摘香”。

  “靠的正是前几年办葡萄节攒下的人气。”迎龙镇相关负责人称,每分地1000元/年租金,“北斗锄禾”100多亩地,已被城市里1000多户家庭认领,土地价值翻了10倍。

  如今,56岁的倪德英依然像过去一样,在“清谷问耕”种地。除了土地租金,每月还有近1500元工资,收入也是过去的10倍。

  据了解,从吴小平葡萄节发展而来的“摘香季”和“四季垄耕”可惠及迎龙5个村,5000多人因此受益,每年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

  璧山大兴:“开园节”的启发

  2012年7月8日上午10点,璧山大兴镇万亩葡萄园,遮天蔽日的葡萄藤蔓,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清凉。

  来自沙坪坝的李先生正带着女儿在采摘葡萄,一家人玩得不亦乐乎。“在城里超市买葡萄,哪里有这样的乐趣。”李先生乐呵呵地说。

  当天,葡萄园迎来了上千名游客,忙碌的果农们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为人知的僻静角落。由于产销脱节,每到丰收时,总有大量的葡萄烂在地里。

  “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兴镇镇长石德军告诉记者,为了帮果农卖葡萄,2009年,大兴镇请来璧山县相关部门的领导,就近找了一块水田,用木板、钢管搭台子,敲锣打鼓搞了个简单的“开园节”。

  仪式虽然简单,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从未见过这阵仗,纷纷前来看热闹,加上县城来的游客,一时间,这片静寂的葡萄园人山人海,水田里临时搭的戏台子差点被踩垮。

  “虽然一切都很仓促,但那个场景真是太难忘了!”当晚,石德军激动得夜不能寐。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