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林强博士养猪七年10万变2000万

鏃堕棿:2012-09-05 | 鏉ユ簮:

  几年前,从国内一知名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都市白领生活,怀揣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10万块钱,回到了偏远荒凉的农村当起了“猪倌”。

  林强,这个从江油市九岭镇双石村走出去的农家之子,因放不下对农村那片土地深沉的挚爱之情,主动放下一个博士生的光环与荣耀,默默地回乡创业,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责任与使命,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圆着他的“猪倌梦”,躬身做一位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探索者与践行者。

  如今,他已成为一个年出栏肥猪4000头,到如今2000余万资产,带动周围上千户农户走上规模养殖之路的“养猪大王”。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

  八月,位于四川西北部的江油气温炙热。

  这天下午2时20分,冒着35摄氏度的高温,从广安考察新农村建设赶回的林强,顾不上吃午饭,带着记者一行沿着七弯八拐的山路来到他建在山坡上的三一生态养猪场。

  在烈日暴晒之下,一排排标准化的猪舍掩映在松树林之中。猪舍里,一头头长得毛光体壮的猪正躺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圈舍中安静地睡着大觉。

  1996年,年仅26岁的林强以优异的成绩,在国内一知名大学读完本科后,被顺利分配到了一家国内大型的石油公司海外国际工程部工作,“当别人工资1000多元的时候,我的工资也拿到了5000-6000。”彼时的他,俨然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白领。

  按理说,理想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应该让一位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感到满足。但是,自幼不甘平凡的林强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在这家招牌颇大与待遇颇丰的石油公司干了三年之后,林强竟出人意料地辞去了工作,回到他家乡的一所希望小学“义务”地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后,又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冲刺:考研!

  经过两次失败,2001年,林强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位于北京的一国内知名大学经济专业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一读就是七年。

  理想,在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中萌生。2005年,在京读博士的林强回到老家,和哥哥一起给爷爷守灵。那天晚上,兄弟俩彻夜长谈。林强发现,十几年了,哥哥与不少的父老乡亲一样,都依然处于一种较为贫困的生活线上,传统的种地成为唯一的收入。这让他既感沉重,也让他陷入一大思考。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他努力寻找着适合家乡发展的项目。适逢家人在城里开餐馆,林强觉得餐馆每天剩弃的饭菜太可惜,就动员家人办养猪场养猪。

  为了解决建养殖场的资金困难,林强不得不低头向参加工作的同学借钱。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10万元钱,2005年,林强和他的家人建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规模养猪场。

  林强将养猪场取名为“三一”,来源于《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思想。他期望这个襁褓中的养猪场能承载他的一个梦想!

  养猪背后的大学问

  “民以食为天。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这无疑需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养猪场的那间不甚气派但十分整洁的会议室兼接待室内,谈起他的“养猪经”,林博士称,这事“说大,也大!”。从当下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到中国农业的结构调整,他认为当下中国农业经济与中国的工业经济一样,同样面临着一个蓄势跃升的转型发展期。

  “在农村传统的生猪养殖中,每年过冷与过热的月份都是生猪发病或死亡的高发期。”在全程做好养猪的防疫工作的同时,为给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林强投资上百万,给每栋猪舍装大5P的中央空凋和排风扇、冷风机等设备,不仅解决了猪儿气候不适的问题,猪舍内的空气质量更是得到了大幅改善提升。

  即便是每栋猪舍的外观颜色,也是色彩宜人。林强称,不同的颜色能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五彩的颜色则可以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工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感到轻松些。此外,养殖场内三角梅、荷花等绿色植物娇艳欲滴,长势惹人。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