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两当县:“小蘑菇”撑起脱贫致富伞

鏃堕棿:2013-05-22 | 鏉ユ簮:陇南日报

  这天张在成和吴菊兰早早的就起了床,简单的梳洗了一番,他们就提着竹篮来到了香菇大棚,只见成排的菌袋整整齐齐的摆在架子上,三三两两的香菇朵儿从菌袋里冒出头来,有大有小。顺手拿起了一个干瘪的、黑褐色的菌袋,张在成向记者介绍:“这些菌袋没用了,袋上的营养已经完全被吸收。我们采摘的这些香菇也是最后一茬,8月份新菇就会出棚。”

  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装了3000多菌袋的大棚就被过了一遍。张在成将摘下来的香菇称了一下,大概有二十来斤,看着秤上显示的数字,他感叹道:“到底是最后一茬,产量太低了。”随后接过妻子递来的剪刀,两人又开始为香菇去根部。吴菊兰说,这些根部营养和价值都不高,如果不剪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香菇的价格。两人还将处理过的香菇分了类,分晒在不同的竹席上。据吴菊兰的大概估算,7斤鲜香菇大概能晒1斤干菇,这些刚摘的晒干就是三四斤左右,价值100多元。

  下午1点钟,经过吴菊兰简单的布置,两人吃起了午饭。一碗蛋炒饭,一碟炒辣椒,一杯浓茶,简单却不失美味,对于饿了一上午的他们来说更是不啻于一顿大餐。

  张在成是泰山乡兴桃村村民,今年40岁。2008年以来,他一边忙着灾后重建,一边开始发展袋料香菇,发展的规模是一年胜过一年,从最初的五千袋到如今的五万袋,整整增长了10倍。

  “当初借着灾后重建的机会,我贷了3万元的款,修起了新房子、院墙和大门,后来看村上人发展袋料香菇还不错,就加入了这一行,一晃已经五年了。”张在成说道。

  最初的几年,因为种植技术不好、经验不够。张在成赚的钱并不多甚至有时候还会贴钱进去。他还记得最严重的一年,因为长期下雨导致山体坍塌,路面堵了出不去,1000多斤的香菇坏了之后被倒进河里。“那时候要是路通了,或者有一台烘干机就好了!”张在成回忆起当年被倒掉的香菇,语气中依旧带着浓浓的不舍。如今,泰山乡进出的道路,已经硬化了,张在成担心的问题不复存在。

  “乡上的干部了解到我的菌棒成活率不高,就经常到我的棚里来帮我看看。”张在成说,本来今年他都不打算弄了,听到乡上的干部来到他家介绍的情况,他心又活了起来,却担心没有资金,乡上的干部主动找到他,帮他担保贷了8万元的贴息扶贫款来周转。今年,他早准备、早动手,如今5万袋菌袋多数已经开始长子实体了,“看情况,我今年的香菇要比其他人的早半个月出菇!”

  对于今年的收入,他满怀信心:“今年的种植规模大,根据今年菌袋98%以上的成活率和‘只管种、不管销’的‘农户+公司’种植模式,收入将这几年贷的款还掉没问题。”

  张在成还领着记者来到今年新建的几个大棚,他说接下来就是越夏管理。对于这之后的打算,张在成也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现在菌袋都已经上架了,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比较清闲,所以我想外出打点短工,八月份的时候回来采菇,顺便雇几个人帮忙……”

  在张在成家里的墙上,贴着一张《张在成脱贫致富发展规划》,是副市长李兴华帮他制定的。去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李兴华多次深入张在成家了解情况,让他“以发展袋料香菇为主,辅助发展劳务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家庭收入稳步增长……”

  计划书上还写着“到2012年底实现人均收入2000元”目标已经完成,香菇种植各项标准化管护措施也已落实到位。对于“2013年到2016年底,要继续扩大香菇种植,争取建成标准化香菇种植户,种植规模10万袋”的目标,张在成正在慢慢的将其变为现实。

  离开的时候,记者为张在成和吴菊兰合了一张影,照片上的两人精神奕奕、笑容灿烂,眼里充满着对未来满满的期盼。

  本版文/图由本报记者靳淑敏韩县银提供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