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独一味”变“致富草” 玛曲牧民手握致富“金钥匙”

鏃堕棿:2017-03-26 | 鏉ユ簮:三农致富经
“独一味”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特色中药材,拥有很好的止血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经常被当地人们捣碎后敷于受伤的伤口,在80年前更是藏族群众治疗红一方面军受伤军人的独特药,如今靠着这种“独一味”草药,当地群众走向了不一样的致富之路。
  采药变制药 牧民成员工
  去年9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村民西加木就带着箩筐出了家门。“独一味”采摘的黄金期快要结束,他得抓紧这最后几天,争取多采些草药。
  那个夏天,西加木全家老小齐上阵,在村庄周边的高山草甸间采集到300多公斤“独一味”,按照市价计算,能有近万元收入。这些钱能买两头牦仔,还能购置一台电视机。提及这些,西加木笑了:“日子越来越好,多亏了咱们的子弟兵啊!”
  西加木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海拔较高,村民多以放牧为生。如何拓宽增收渠道,成为牧民脱贫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兰州总医院药剂科在进村扶贫中发现,草药“独一味”在当地分布广泛,民间也一直有使用“独一味”的传统,但受限于作坊式生产,推广应用还远远不够,潜在的经济价值没能得到发掘。为此,药剂科主任贾正平带领研究团队赶赴甘南高原,与兰州医学院、兰州大学等地方科研机构院校联合攻关,相继攻克了“独一味”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学机理、制量标准等课题,为“独一味”的现代化制药生产扫清了障碍,让“独一味”成为了牧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借助“独一味”,许多村民腰包变鼓了,甘肃省康县店子乡的扎西就是其中一个。在兰州总医院药剂科的帮扶下,康县建起第一家以“独一味”为原材料的制药公司,公司规模扩大,在家放牧的扎西被招进了企业。他脱下毛毡,穿上皮鞋,告别风吹日晒,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在甘南等地,因为“独一味”相关药企的发展壮大,一批像扎西一样的牧民下山进城,日子越过越红火。
  护绿水青山 保牧民增收
  数年前,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珍秦镇克通牧委会的德琴发现,野外生长的“独一味”变得越来越少。
  过去一个夏天,她一个人就能采摘上百公斤,现在每年只能采摘30多公斤,这还得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独一味”的踪影。
  原来,“独一味”生长期较长,从幼苗到成株需要5年时间,大量挖掘,导致“独一味”野生资源日渐减少。“独一味”叶小根大,被连根挖出后,会在地表留下坑洞,破坏地表植被。短短几年时间,德琴家村庄周边的草甸就出现了沙化现象。
  “脱贫致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总医院医护人员多次进驻牧区,探寻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他们研究发现,“独一味”茎叶含有的有效药用成分是根部的两倍,只要变连根挖掘为采摘茎叶,未受伤的根部来年会发出新的草叶,可以实现年年摘、年年长的目标。
  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克通牧委会的牧民很快掌握了这种全新的采药方式。这几年,德琴家“独一味”的收获量年年增加,同株多年多采,采摘地点相对固定,德琴再也不用漫山遍野找“独一味”了。
  线上线下忙 牧民心里甜
  去年8月,在玛曲县阿万仓乡政府门前不远处,“独一味”临时收购站前人们排起了长队。扎西顿珠牵马驮着两袋“独一味”来到收购站,一看收购价格,顿时乐开了花:30元1公斤,比前一年又涨了不少。
  随着“独一味”产量的增加,贾正平带领团队深入甘南、藏北、川西等地,进村入户讲解合作经营的好处,推举有采摘经验的牧民牵头,成立“独一味”专业合作社。医护人员一面利用巡诊时机,走进牧民家庭传授网络使用方法;一面与甘肃玛曲、青海玉树等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合作,在各地设立“独一味”收购站,拓宽销路。
  扎多县的次仁旺堆是位孤老,只能干些简单的农活。2014年的一天,医护人员来到他家,教他识别和采摘“独一味”的方法,还联系收购站每年夏天定期上门收购。如今,旺堆一个夏天就能收入数千元。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