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案例

刘艳红带头种植大棚蔬菜带头致富

鏃堕棿:2017-04-18 | 鏉ユ簮:第一农经

  刘艳红有着农村妇女的朴实勤劳但她肯创新肯实践,十几年前敢为全村先的种植大棚蔬菜,如今更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刘艳红家住唐山市丰润区任各庄镇南张庄村,像所有的农家女一样,她勤劳朴实、任劳任怨。但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敢于创新、有想法,也敢于实践。

  2002年,当时的南张庄村民们还很少有人种植大棚蔬菜,每亩地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在刘艳红的带领下,村民们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每亩地年收入增长了30倍。

  如今,站在南张庄村村南放眼望去,数百个蔬菜大棚绵延不断,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烁、充满生机。在村民们的支持下,刘艳红还创办了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有想法,夫妇回乡种大棚蔬菜

  刘艳红,个子不高,齐耳短发,黝黑的皮肤,一见面,微笑就已挂在她的嘴角了。

  这是42岁的刘艳红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很普通的农家妇女,看不出是合作社的当家人。

  原本,刘艳红和丈夫两人在北京昌平开一家加工厂,生产木暖气罩、铝墙角线等装饰材料。有一次,刘艳红去昌平的菜市场采购蔬菜,和蔬菜商贩们的一番谈话让她萌生了种植大棚蔬菜的想法。

  “我去买菜时,听商贩口音是唐山一带的,就和他们多聊了两句。商贩说,他们的西红柿都是从唐山运过来的。我记得当时他卖的西红柿比我们老家要贵6毛到7毛,价格比较高。我想,如果自己能回老家种植西红柿,再运到北京卖,肯定很有市场。”刘艳红回忆说,就因那一个念头,她回到家后,劝说丈夫放弃了已经经营四年的小加工厂,一起回家搞大棚、种西红柿。“当时我们孩子正好要上小学了,家里老人年纪也越来越大,我们一直在外漂泊,也不方便照顾家里,所以当时丈夫也同意了。”

  2002年,刘艳红和丈夫回到唐山市丰润区南张庄村。他们看准大棚蔬菜的广阔前景,毅然投资15万元,在两亩地上建起3座大棚。

  “隔行如隔山,我们从没种植过大棚蔬菜,一点经验都没有,起步很艰难,最难的就是不懂技术。最初两年,我和丈夫跑到北京、天津各大菜市场,想看看市场上什么样的西红柿最受欢迎,尝了尝人家西红柿的味道,再对比自家产的西红柿,发现差距太大了,我们必须改良品种、提高技术。”刘艳红说,为了突破技术难题,种出品相好、口感好的西红柿,她开始四处求学。

  “刚开始,我买了一些棚菜管理的书籍,又向老种植户请教,还专门去山东学习种植技术。”刘艳红说,“在大棚支起来的第三年,我们种植的西红柿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现在,我们种出的西红柿个个圆球形、外观光亮,品尝起来酸甜可口、汁多饱满,特别好卖。”

  刘艳红说,那一年,她种植的大棚西红柿纯收入达到3万元。后来,经过几年发展,她掌握了棚菜管理技术,种出的蔬菜品质越来越高,收入也越来越多。


刘艳红的大棚蔬菜

  跑市场,一点一点跑来的销路

  “我们刚刚种植大棚西红柿那年,村里乃至周边种大棚的农户还很少,而且蔬菜基本上都是送到丰润区周边的一些小蔬菜市场,不但卖不出好价钱,还容易出现滞销。”刘艳红说。

  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她种出的西红柿的口感和品相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接下来,刘艳红开始给村里的大棚蔬菜寻找更多更好的销路。为此,她开始去北京、天津等地,寻找更大的批发市场,希望为村里的大棚蔬菜找到一个稳定的销路。

  “市场是一点一点地跑出来的。起初,我拿着自家的西红柿到北京、天津的菜市场去找商贩,请人家品尝,得到人家认可后,再谈长期合作。这么多年下来,总算有了稳定的销路。”刘艳红说。

  目前已是4月中旬,再过十天半个月,到了5月初,南张庄村的大棚西红柿就要成熟了。每年这个时候,刘艳红就会给批发市场的商贩们打电话,随后,南张庄的大棚蔬菜就会出现购销两旺的热闹场景。

  刘艳红在给参加合作社的农民讲解授粉知识。

  共致富,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

  在销售西红柿时,刘艳红发现合作社的产品好卖。于是,2015年1月,她创办了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鑫林源”商标。

  合作社成立初期,加入的只有十几户。刘艳红说,“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合作社,也不知道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我就一点点向他们介绍,告诉他们统一商标和包装,可以多卖钱。”

  在刘艳红的动员下,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达到73户。在技术上,刘艳红提供“保姆式”服务,自掏腰包2万多元,组织60多名社员去山东学习,还聘请北京农科院专家来授课;利用测土配方,给社员提供适宜的肥料;统一购置农资,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社员资金短缺,刘艳红也会伸出援手。社员朱学刚建大棚缺资金,刘艳红立即送去一万元解燃眉之急。


刘艳红和她的蔬菜大棚

  由于合作社的蔬菜产品质量过硬,刘艳红也有固定的经销商,只要符合绿色产品要求,社员可以使用合作社的商标和包装,并且合作社保证销路。刘艳红说,“现在,只是往里‘搭钱’,将来有利润也要给社员分红。”谈到合作社的未来,她满怀憧憬。

  “艳红懂技术、会管理、有销路,跟着她干有盼头!我种了两亩大棚西红柿,加入合作社后支出少了,病虫害少了,产量增加了,市场价涨了,每亩增收3000多块钱呢。我们的腰包鼓了,这得感谢艳红啊!”一位社员提起刘艳红和合作社,赞不绝口。

  目前,刘艳红的合作社有社员73户,大棚262个,棚室面积230亩,为农民增收70多万元。“今年西红柿的行情不如去年,但一个棚挣一万五没问题,柿子摘了再种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