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致富经文稿

[致富经]北大毕业生拒当外交官去种地(20140527)

鏃堕棿:2014-05-27 | 鏉ユ簮:央视网CCTV7

    2012年2月的一天,矛盾彻底激化。杨舒春和父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父亲甚至放下狠话,如果农场能赚钱,自己就自杀。

    父亲:转了一大圈,回来搞这个东西,能赚钱我就去自杀。

    杨舒春:这句话里面包含我爸对我的不信任,我本身自己是很自信的人,别人对我不信任的话,我会觉得别人在贬低我,就像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也好,我总觉得如果不信任的话,我感觉会非常糟糕。

    村民笑话,父母不理解,可杨舒春就是要这么做,因为这个思路正是让他有底气放弃西班牙的优越生活,回国创业的原因。

    那么,杨舒春开农场的思路到底是什么呢?

    这还要从,2010年10月,父母去西班牙看望杨舒春时,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母亲:吃菜不洗的。

    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却让杨舒春意识到,国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具有消费高端农产品的经济能力,但很少有农场,可以同时提供餐桌上绝大多数食材,方便消费者采购。杨舒春就是要办一个这样的农场。

    杨舒春:一家人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食材。都能够一站式的在我们的农场得到解决,或者每一种动物种植养殖的数量都不多,但是我们的品种却很多,光蔬菜我们就有二十几种,然后再加上猪肉,鱼和鸡,一家人所需要的大部分食材,都能在这里解决。年轻人来做这个行业的话,会比原来的农民,原来做农业的这些人更有优势,我们能想到他们所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到他们所做不到的事情。

    杨舒春觉得这一次才是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真正机会。

    杨舒春:我想拥有一家自己的上市企业,每当看见这一切,我就觉得这是我离我的梦想最近的一次。

    杨舒春野心勃勃,他要把农场做成上市公司,可从2012年初回国创业,到2013年5月,这才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发现事情远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他也因此第一次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

    在杨舒春的农场有一头超过400斤猪,到现在都舍不得杀。

    杨舒春:这头猪至少有四五百斤,这是我们这里年龄最大,在这待得时间最长的一只猪

    记者:这养了多久了?

    杨舒春:将近20个月,这头猪身上,有我们农场的一个故事,但是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心酸。

    这头400多斤,养了将近20个月都不舍得杀掉的猪身上,到底有着杨舒春什么样的心酸故事呢?

    杨舒春:这个人都能吃。

    记者邱燕妮:你吃啊?

    杨舒春:青菜玉米。

    记者邱燕妮:什么味道?

    杨舒春:没什么味道,加点盐会更好吃。

    2012年秋天,杨舒春的农场先后2批共买了50头小猪仔,每天只喂这种玉米和青菜拌成的饲料,2013年5月,第一批养的猪最先到了可以出售的时候,杨舒春对这些猪可抱有不小的期待。当地普通猪一斤卖到6元多,他给自己养的猪却定价30元钱一斤。

    杨舒春:不分部位,30块一斤,你也看到我们的饲料,这样一头猪能卖6000,50头就是30万。

   合伙人龚锡芹:就觉得我们养得好东西,肯定有人要,卖出去肯定是抢不过来。

    可这些猪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很畅销,30元一斤的高价,根本就卖不出去。

    2013年7月,眼看着第二批的30头猪也都可以出栏了,可第一批的20头猪还一只都没卖掉。

    杨舒春:猪卖不掉每天都要吃。

    这50头猪卖不掉,不仅每天要增加200元的喂养成本,而且农场一大块的收入都泡了汤,这让所有人都很着急。大家开始质疑杨舒春,他办农场的理念是不是,真有问题。

    合伙人龚锡芹:很压抑,压力很大,我们投入那么多,东西没人买,我们怀疑我们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家人反对,合伙人质疑,而产品又偏偏卖不出去。那段时间,杨舒春的压力非常大。常常急得睡不着觉。他开始动摇,自己当初回国创业究竟对不对。

    这是当年农场里挖鱼塘时堆起来的土丘,杨舒春经常喜欢到这上面来坐坐。

 
    杨舒春:这是整个农场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农场。上来看完之后,会让自己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总算这一切是自己亲手创造的,我相信只要在这里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看到自己亲手创造出的一切,杨舒春决定振作起来,很快他就找出问题所在,想到了一个能迅速解决猪滞销问题的方法,而且也正是通过这个方法,农场的所有产品都开始供不应求。

    合伙人:几乎每天都有电话,也有人自己过来的,找不到我们这个地方,陆陆续续来的很多人。不仅是猪,还有我们的大米,我们的蔬菜、鸡全部都有了销路。

    杨舒春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把50头猪都卖了出去。

    原来,杨舒春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找到,愿意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他想了一个方法,让消费者自己找上门来。

    她叫何玉洁,是杨舒春的朋友,2013年7月的一天,杨舒春找到了她,邀请她来农场参观,而何玉洁正是无锡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

    某报社记者何玉洁:我看了他的农场觉得不错,回去就写了一篇报道。

    杨舒春:打电话给我说,上头版了。

 
    2013年7月23日,“北大高材生回家乡种地”的报道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杨舒春和他的农场也一下火了起来。

    看了报道,很多人都来杨舒春的农场考察。杨舒春就会像这样,用自己农场的产品,做一大桌子菜,让大家品尝。

    通过展示自己的产品,吸引高收入群体成为自己的固定会员。2014年是杨舒春回乡创业的第三年,他的农场已经按照他当时的规划,走上了正轨,拥有会员277人。

    江苏省无锡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文栋:他创业不仅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抱负,我觉得这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特点。

    今年五一假期很多人来农场参观,记者在这里也碰到了杨舒春的父亲,这是他第一次来儿子的农场。

    父母的支持和认可,也是杨舒春最大的欣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