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经种植

险些被误会扼杀的产业(2006.10.26)

鏃堕棿:2008-07-31 | 鏉ユ簮:CCTV
绿芦笋,这个规格17公分长,10-12的直径,这些都是出口到欧洲。” 记者:“好像都不太一样。” 刘会林:“都不一样。这个粗规格的一般走欧洲市场会多一点,这个是走日本要多一点。” 有生产有加工,眼看着这个产业顺风顺水地发展起来了,但刘会林反而觉得收购芦笋越来越困难。 刘会林:“本身容成就这么大,芦笋的资源就这么多,我要加工必须保证原料的充足,所以就要抬高价格。” 原来,刘会林发现芦笋资源紧张的原因是因为一些经纪人在抢购新鲜芦笋,作为鲜食销到外地。朱占林就是芦笋鲜销的生意,他把鲜芦笋销往广东、浙江等一些南方 城市,讲究信誉就要货源的稳定,就是抬高了价格也要保住信誉。 朱占林:“当时就是想为了多收点货,所以要抬高价格,今天你涨5毛,明天我涨一元,这么涨来涨去,结果是两败俱伤。” 市场在涨,刘会林的收购价格也必须随着水涨船高。 刘会林:“公司为了保证生产,就要抬高价格,他也要收购芦笋也要抬高价格,比如2元5收着,他就突然抬高到3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没原料了,那我也得抬高 价格,我就要超过3元,达到3元5。” 芦笋紧缺造成的竞争,使很多收购商在收购的过程中经常以抬高价钱来互相挤压,造成了市场的混乱。2003年,容城县政府决定扩大芦笋的种植规模。 容成县副县长:“对于种植芦笋的农户,每亩给予60元的良种补贴。在对种植芦笋有经济困难的农户,我们提供小额信贷,我们给予资金保障。” 随着政府对容城芦笋推广力度的加强,芦笋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然而,容成县的土地毕竟还是有限,这时,有的村民就想到了去外地种植芦笋。赵东联是当地的种 植能手,他不仅在本地种了70多亩的芦笋,2003年底,他到外地租了200多亩地种植芦笋,可是,到外地租地种植芦笋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关于这一点,赵 东联的心里早已算好了这笔账。 赵东联:“如果说种的好,管理好的话,这一亩地能挣六七千元。” 记者:“那投入呢?” 赵东联:“投入一亩地大概在八百元左右。” 记者:“那是不是每年都要种一次呢?” 赵东联:“不,这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种植一年就不再种了,到秋后照样发芽,明年继续长起来。” 赵东联告诉我们,在邻县种植芦笋的费用和当地差不多,最重要的是他看中了芦笋不仅能让他赚到钱,和易于管理这两个重要前提,他才大胆放手在外地搞起了种 植。现在,只要一到芦笋收获的季节,他就把芦笋全部运回容城进行销售,对于芦笋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前景,他都显得信心十足。 赵东联:“西欧国家和韩国,日本都比较认这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觉得这个在我们国内一定也有市场。” 土地的有限不仅没有制约了当地种植户致富的信念,反而让农户们的眼光看到了更远。李义占是,现在管理着500多亩芦笋地,2003年,他和朋友尚二占在张 家口租了1000多亩种植芦笋,对于他来说,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把芦笋管理好。 记者:“这能吃吗?” 李义占:“能吃。” 记者:“这没打药吗?” 李义占:“没打药。这个芦笋,管理好了的话在13年以上,该施肥施肥,该浇水浇水,该怎么管理怎么管理。” 李义站拉回来的芦笋大部分卖给了当地的加工企业,还有一部分作为鲜销卖到了外地,善于跑市场的他已经有了相当稳定的客源,面对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赵东联却 一点都不担心芦笋的销售问题,。 李义站:“就算他们不收,外地的车就是一车一车从山东,河南等地过来拉,以为他们那边的需求量也不够啊,我们一般就是谁出的价格高卖给谁,我们芦笋也是讲 求效益嘛。” 在容成,象赵东联和李义占这样在外地租地的农户有10多户,现在,容城已经形成了芦笋的销售市场,这些在外地种植芦笋的农民,除了在本地销售以外,每年还 要从外地运回2000多吨芦笋在本地销售,通过外地的土地资源,做大了本地的芦笋产业。 容城县政府协助拍摄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