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希望:留在城市尊严生活

鏃堕棿:2013-11-15 | 鏉ユ簮:时代周报
与父辈们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报图片库
与父辈们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报图片库

  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本报记者 何光伟 发自苏州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

  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为,“农民工”是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字眼,他希望废除这个称呼。

  叶忠林最近丢失了身份证,开始以为必须要回到农村老家才能补办,后来上网查询并去辖区派出所咨询后发现,只要将照片采集传回老家的派出所,也能搞定。不过他依然为此费了不少周折。而如果拥有城市户籍,他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早前发布的《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在新增加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与父辈的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不同,他们不愿再在压在农民工头上的“三座大山”—低薪、加班和各种严苛的规章制度—下面工作,渴望过上一种轻松、自由、舒适的崭新打工生活。

  但这完全是一种奢望。事实上,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既未能融入都市生活,又无法再回到农村种地。

  “农民为什么到城市工作,这是根本问题;而制约农民工的户籍,则是根源问题。” 农民工公益服务组织,苏州工友家园创始人、同为农民工的全桂荣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他呼吁放开户籍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这样他们才会对未来更有盼头。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别处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别处

 

  “上学没有未来”

  2006年7月26日,叶忠林今生最难忘的一个日子。这一天,只有16岁的他离开学校,从老家陕西安康坐上火车,来到“世界工厂”广东东莞,开始了自己的“打工仔”生活。

  叶忠林至今仍然记得下火车后的情景,城市的热闹让他觉得那么陌生,“总是傻傻地看着所有的东西”。进工厂后,工友们都嘲笑他是土包子。他一路南下一直穿着一套西服,“那是我当时最好的衣服,在火车上就被人鄙视过,有人觉得打工不该穿西服。”直到进车间换工作服,他才脱掉身上的西服。

  从熟悉的学校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叶忠林感到很茫然。但对于他这个农村娃来说,打工,是辍学后的唯一选择。

  叶忠林的老家安康位于川、陕、鄂、渝四省(市)交接部,以山地居多。这里的村民一般只有两条出路:去山西挖煤,或者在家种地。地里基本不种庄稼,种烟叶。

  在1998年的那次洪水中,叶忠林家被淹,不得不从安康市汉滨区东镇乡青坪村搬到营盘村王家坡三组居住。而在不久前的一次乡镇合并中,他们又成了茨沟镇人。

  叶忠林的父亲是一位农村代课教师,一边教书一边种烟叶,为了增加收入,他甚至捡起了邻居们弃耕的土地种烟叶。叶父总是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儿子比,这让叶忠林压力很大。

  在学校里,叶忠林的成绩一般能排在年级前五名,但老师又总喜欢用成绩排在一、二名的同学和叶忠林比,这也让他很不舒服。

  久而久之,父亲的期望和学习竞争的加剧,让叶忠林感觉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煎熬。他最终决定放弃读书,外出打工。

  叶忠林纠结了很久才做出这个决定。村里的同龄人,没读书的都去打工了,回来后都很风光,这更加坚定了叶忠林“外出打工比在家里好”的信心。而如果继续读书,他甚至连学费都得向人借。此外,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成了难以确定的因素。

  “上学没有未来”,叶忠林说去工厂也能学习,他最终说服父亲放自己出门。

  不希望再“吃苦”

  与仍显懵懂的叶忠林相比,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的刘徐对于社会与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刘徐,因为出生在邻近的江苏省徐州市,父母便为他取了这个名。虽然今年只有28岁,却已只身在外闯荡多年。他离开学校后就开始学习汽车维修,出师后一直从事繁重、肮脏的汽车修理工作。

  “衣服上经常沾满油污,甚至连脸上都是黑黑的。” 刘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不是他自己陈述,没有人会想到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以前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

  不仅工作环境差,上下班和生活也没有规律。由于修理汽车是给私人个体户干活,事情多的时候,常常要加班,有时甚至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原本以为自己干的是技术活,不料却是个苦力。脏、累、工资低却成为刘徐心底抹不掉的阴影。他后来不得不放弃汽车维修工作,南下苏州,在吴中区木渎镇的一家工厂找了份稍微“体面”点的事情做。

  在这里,刘徐成了一名机械师。虽然工资还不如他在徐州修汽车时高,但值得欣慰的是,至少他可以跟厂里的工友们一起按时上下班。

  按时上下班,正成为刘徐这样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的生活,他们已经不愿再像父辈那样整天被“圈”在工地上“吃苦”或在工厂里加班加点了。

  刘徐所在的木渎镇,工厂工人的月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建筑工人则能拿到200元/天,木工和钢筋工更高些,在200—300元/天。算下来,月收入与一个城市白领差不多。

  但刘徐说他绝不会到建筑工地上去工作,因为太苦太累。年轻的农民工都希望拥有一份既轻松又能赚钱的工作,这已经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刚到工厂那会儿,刘徐下班后还会去网吧玩玩游戏,现在他已很少再去网吧,但也不愿意加班。问题是,不加班,钱从哪里来?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