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致富经文稿

葡萄:有一种财富在路上(20120808)

鏃堕棿:2012-08-11 | 鏉ユ簮:未知

    宋保宪:“货物丢失。和他费了一些口舌,他当时也有一定的困难,刚刚起步嘛,我们也是做生意不长时间,都互相为难。货全部没有了,当时我只收了他100元的信息费,从法律角度上讲,中介信息这块,我们这一方不承担责任的。”

    公司副总桥顺明:“以中介出现的,不应该赔的。”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观望事情会如何收场。没想到宋保宪居然最后决定,掏血本赔偿对方14万元。

    宋保宪:“拿出这14万像割血一样的,同行也好,还有和我做生意的同事也好,都说你傻了,为啥要赔?”

    公司副总桥顺明:“几乎是把家里面的积蓄都赔完了。别人也说宋保宪,不该他赔的,也他赔了,感觉他有点傻,就是有点傻。”

    宋保宪:“吐鲁番当时我的同行都没有敢这么做的,我是第一个给货主赔了这14万。”

    看起来宋保宪做了一件傻事,但一些事就是那么充满戏剧性,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件事从此给宋保宪贴上了诚实守信的标签。

    宋保宪:“我赔他这车货,他们在市场上,在整个老板当中,给我做了一个比广告还广告的宣传。”

    组织部副部长葛秀菁:“我感觉他特别讲诚信,他大度大气,有山东人的这种直爽、侠义这种性格。”

    韩新镇:“赢得大家的信赖,发展到今天,和这件事是有直接关系的。”

    宋保宪:“虽然赔了14万,但是换回来的不仅仅是14万,是140万,是1400万,所以这14万买回了我人生最大的收获。”

[致富经]有一种财富在路上

 

    2011年7月26日,就在采访过程中,宋保宪突然提出要到一个叫亚尔巴希的村里看望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已经故世,但宋保宪说他是自己创业故事中非说不可的一个人物。

    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宋保宪的朋友,叫吾休阿吉。

    原来,自从赔了那14万元之后,宋保宪名声大振,货主纷纷上门请他联系客商或者寻找车辆。宋保宪既高兴又憋屈,因为生意多了自然是好事,可自己只收一点服务费,有的货主就要让自己承担路上的风险。可话说回来,不承担责任,谁又会相信你呢?

    就在这个时候,吾休阿吉找到了他,说有一百多吨果品已经联系好了买主,想请他找车运往黑龙江,并提出,如果宋保宪肯承担路上的风险责任,服务费可以按货物价值的千分之三来提取。

    宋保宪豁然开朗,他马上签了合同,决定承担安全责任,并主动拿出两万元钱作为风险抵押。

[致富经]有一种财富在路上

 

    妻子张玲歌:“我们就说,这个钱押给你们,作为一个风险抵押,如果出什么事情的话,这个钱就可以作为赔偿。”

    宋保宪:“把钱压在这个地方,也是让别人相信我,让我发货的原因。”

    为了安全,宋保宪亲自跟随其中的一辆车,从吐鲁番一直送到黑龙江的佳木斯。这一趟,他赚到了1200元。此后,这种方式成了宋保宪物流生意的最主要模式。

    韩新镇:“把货交给他,他直接送到目的地,这一块的责任就由他们公司来负责。”

    宋保宪:“所以就像这些老板们所说的,货一上车,这车货就等于卖给你了,我们就可以安心地在家里睡大觉了,风险由你这个公司来担了。”

    记者:“你们村里有多少人跟他合作的?”

    村民买苏提:“有十几家。没有他们的话,我们的货不拉的话,吐鲁番的葡萄干、孜然,没有他们就会掉价。”

    记者:“不找他们不行吗?直接找个司机。”

    村民买苏提:“不行,不行,我们谁不找,我们司机不认识,司机他认识。”

    宋保宪取得了货主的信任,生意比以前更多。然而就在人们都觉得他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2006年,他突然开了一家带住宿的饭店。难道宋保宪改行不干了?

    其实,宋保宪并不是要改行。当时,他身后已经拥有了一大批货主的信任,然而他想,生意的另一头,也就是外来的买主和运输车辆,又怎样才乐意跟自己合作呢?

    他想了个办法,饭店一开业就公开承诺,凡跟他合作的买主和司机,如果3天内配不上货,食宿一律免单。

    宋保宪:“不是为了赚钱,引导驾驶员到我这个地方配货,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我这住上3天时间没配上货,3天时间我就给他免费了,不收他任何住宿费。”

    司机:“不到别的地方去,都到他这来,别的地方不可能管你住宿的,就是停车费、住宿费照拿,8天配不上货别人也不管你。”

[致富经]有一种财富在路上

 

    宋保宪:“大家都奔你来了,生意就做大了。通过这种方式,我的客户源源不断地增多,驾驶员也不断地增加。”

    司机:“干这行的,在一块碰到了,你在哪里配的货,他在哪配的货,慢慢互相传的。”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一个叫口口相传的连锁效应。宋保宪的这个饭店规模并不大,但半年之后,与他紧密联系的大卡车就增加了一倍,到2007年达到了上万辆。

    然而,紧跟着,麻烦事也来了。记者在采访时,多次看到宋保宪忙这样的事。

    记者:“这是干什么?”

    宋保宪:“这个是检查车的车架号,就是跟他的行车证对照,以前经常出现克隆车、克隆人,他把车架号自己打磨了以后,做成假的,拉上一车货,往往就不翼而飞了,跑掉了。”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