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电商

双十一电商“潜规则”:巨额推广费用 肥了平台瘦了商家

鏃堕棿:2017-03-13 | 鏉ユ簮:

  这一连串看上去滴水不漏的造假,网店交易金额虚高,实际上只是虚拟数据在空转。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日前表示,今年工商总局部署了网络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网络集中促销不规范、限制排斥竞争等行为进行了治理。例如刷单炒信冲击了网络市场体系,呈现多样化、隐蔽性强等特点,有个别刷手规避后台监控提供直接服务,通过自买自卖提高销量。

  记者调查了解到,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将“双十一”作为出货机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趁机抛售侵权假冒商品;先涨后降、高标低折、有价无货、虚假抽奖、劣质赠品等“假优惠”“假打折”现象层出不穷;虚假广告、不执行“七日无理由退货”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价格大战”:网货假冒伪劣根源未除

  同样被诟病的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的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高达34.6%。抽检的商品涉及家电、数码、家具、服装、箱包、洗化等日常消费品,共计抽检商品503批次,其中4批次商品为“三无”产品,2批次商品经生产厂家确定为假冒商品。检出的172批次质量不合格商品中,内在质量不合格的约占93%。

  工商部门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在2015年“双十一”,监测数据显示促销的商品中有52.99%有先涨后降的现象,热销商品先涨后降的比例更高达75.52%,其中少数商品提价幅度高达200%以上,价格欺诈现象严重。

  互联网专家方兴东表示,产业角度看,电商对产业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以次品挤压良品。在电商平台机制中,价格足够低就可以体现出竞争优势。假冒伪劣降低了成本自然成为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被其他优秀的企业打败了他无话可说,但总是被比他差的商品打败,挤压了正规企业,他自然不服气。多年来民间的对电商平台的怨恨主要来自这里。”

  “价格战是最伤害企业的,”上述顺德的电商品牌企业说,但是平台的话语权过大,越来越垄断,商家都是弱势群体,也没有办法。

  记者采访了广东、河北等地的多个淘宝商家,他们几乎都表示,由于行业竞争没有个标准,产品价格一直往下降,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只得越做越便宜。一位售卖户外箱包的商家举例说,有一款包定价29元,但有的工厂为了竞争做出来卖19块9还包邮,赔钱也卖,价格低了肯定会降低品质,辅料、人工成本都得压缩,不仅企业利润低,产品质量也不好,退货率高,差评率也高,往复恶性循环。“但是你不这样还卖不出去。价格太高推广费就得提高,你看着能不心疼吗?”她说。

  在河北白沟经营电商的王春雨近年也感觉到,一年比一年难做。他认为,由于假货刷单的问题严重,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电商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没有一开始的新鲜感,这些竞争压缩了利益空间。

  高额亏损的黄先生也说到:“如果是经营不善我当然要怪自身能力不足,但是输给了刷单和假冒伪类的商家,我并不心服口服。”

  “双十一”发展至今,销售愈加火爆,消费者购物踊跃。但究其原因,并非主要因为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做强或是消费体验优化,其本质仍是由低价至上主导的传统价格战。为了维持用户流量、取得竞争优势,受诸多因素裹挟的商家唯有迎合这种低价集中促销商业模式,拼命挤压正常利润空间甚至“赔本赚吆喝”,进而迫使生产厂家不断压缩生产成本,用质次价低的原料来生产价格更低廉的产品,最终导致以牺牲产品品质、放弃升级创新来实现低价。

  专家表示,“双十一”模式的过度膨胀,会逐渐蚕食国内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创新和品质基础,让大量民营企业被无情地绑定在低价、低质的传统恶性价格战之中。

  方兴东说,特别是一些有成长性、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他们不是被创新打败,而是被低价质次的产品打败,所以怨言很多很不服气。

  同样,电商平台对上下游的压榨也开始显现。一位快递公司管理人员抱怨,快递公司在“双十一”期间备人、备车、备场地,就了为确保全年业务量的峰值几天不出问题。但当“双十一”过去业务量回归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行业在激烈竞争下陷入无法自拔的“血泪价格战”。消费者不仅经常迟迟收不到商品,而且刚刚到手的商品也因为与预期差距较大转手又退给快递员,非理性的透支消费一次次搓摩消费者的耐心。

  上述人士认为,虽然这些年各公司备战“双十一”越来越有经验,但靠“人海战术”迎战的模式依然没有改变。

  根除“牛皮癣”:平台膨胀 有待制衡

  省去多层流通环节,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商业成本——然而,与电商兴起时带来的红利相比,如今流量费用高昂、市场环境恶劣、违法宣传普遍等问题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正在向产业痼疾的方向演变。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