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网 > 创业新闻

千万富豪一夜跌入谷底,他三万块起家,靠一双眼睛成民营医疗首富

鏃堕棿:2017-05-09 | 鏉ユ簮:

  2017年福布斯富豪榜上,陈邦以164.2亿身家成为民营医院领域最富有的人。

  与此同时,他一手打造的爱尔眼科、中国民营医院IPO第一股,也在7年的时间内实现了旗下医院规模从19家到100多家、营业收入从6亿元到40亿元、市值从60亿元到逾300亿元的快速扩张。在至今亦步亦趋的民营医疗领域,爱尔眼科可谓传奇。

  海南岛的千万富翁

  陈邦创立爱尔眼科似是命运使然,早年他的命运便因眼睛而发生转折。

  1965年9月,陈邦出生于长沙南门口的一个普通家庭。1982年,17岁的陈邦入伍,彼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官,并为此不懈努力。当了两年兵后,他考上军校,却因“红绿色盲”遭到退学,“军校梦”戛然而止。

  退学返乡后,陈邦进入国企工作,两年后,和大多不甘于过“一眼望到头”生活的年轻人一样,陈邦毅然辞职下海创业,干装修、搞贸易、做饮料批发、弄文化传播,几年时间内,他几乎看什么赚钱便做什么,由此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90年代初,“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热度犹胜,陈邦也闻机而至,成为椰树牌椰汁的总批发商,由于市场行情好,他的原始积累很快变成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代理商生意火热时,恰逢海南房地产市场喷发,无数野心家投身其中,并就此功成名就。陈邦也很快成为其中一员,火爆的房市令他的财富如滚雪球般迅速累加。

  25岁那年,陈邦几乎在一年间暴富,身家近亿的他抽古巴雪茄、开奔驰跑车,还娶了一位漂亮的太太。

  对于海南岛而言,那是一个疯狂的楼市年代。难以想象,当时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南岛上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短短3年时间,其房价增长超过4倍。

  但千万富翁扎堆产生之际,这场饕餮盛宴却突然崩盘。1994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600多栋“烂尾楼”遍及各处,18834公顷闲置土地、800亿元积压资金,和高达300亿元的银行坏账随之而来。

  伴随着这场巨变,亿万富翁陈邦损失惨重。

  海南房市破灭后,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带着资金逃离,享受闲云野鹤的生活。但陈邦却不甘如此。军校中的摸爬滚打造就的钢铁意志,让他不仅经受住了这次考验,还迅速展开了新的规划,将目光投向了坚冰初破的两岸交流。

  彼时,以民间交流代替官方交流是打破海峡两岸隔阂的有效方式。1995年,陈邦决定孤注一掷,拿出全部家底8000万,在台湾投资一个文化主题公园,希望藉此实现稳定的现金流,他也成了首个到台湾投资的大陆人。

  正当陈邦踌躇满志、计划东山再起时,两岸关系却因李登辉访美开始恶化。政治形势的波动中,经济行为显得脆弱不堪,陈邦的投资几乎血本无归,8000万元瞬间打了水漂。在台湾桃园机场,这个七尺男儿突然泪流满面,晕倒在地——那是陈邦人生的最低潮。

  低潮期持续了两年,未见丝毫转机。陈邦不仅陪光了钱,甚至就连斗志都有所消磨,身体也日渐消瘦。

  1997年,陈邦因病住进长沙市第三医院,在这里,他突然又迸发出了创业的热情。陈邦此前没有住过院,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医疗行业,切身了解其存在的不足。期间,他想起有位上海朋友曾和医院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上海第六医院做白内障手术。

  当时正值国家政策放宽,政府鼓励国有医院引进社会资金提高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于是,陈邦出院后立马东拼西凑了3万元,以预付10%定金的方式,从国外买了眼科医疗设备,并采取“院中院”的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的个人或组织承包医院科室并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与长沙市第三医院捆绑合作,利用其场地和医生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

  彼时的陈邦只是将这作为谋生的小生意。“我是误打误撞进入医疗行业。”他说。靠着这三万元,陈邦拿到了一把打开300亿元市值医疗公司的钥匙,这一点,即便是他自己亦是始料未及。

  中国首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

  2000年,国家开始大力整治公立医院的“院中院”,形势所逼,刚赚了点钱的陈邦只得从公立医院搬出来。但天无绝人之路,同年,国家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允许民营资本开办盈利性医院。

  听到这个消息,一筹莫展的陈邦喜上眉梢。2001年,经过1年考察和准备,陈邦收购了家乡的一家公立医院——长沙钢厂职工医院,爱尔眼科的雏形就此形成。

  设立南方“根据地”的同时,陈邦又在沈阳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科医院,南北方市场同时发展。“为了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我能用的方法都用了。”陈邦一脸苦笑回忆说。当时的爱尔眼科几乎动用了承兑汇票、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各种融资手段,才得以上路。

  离开公立医院的资源依托,自己办一家医院,这件事至今仍困难重重,在当时更是接近异想天开。公立医院多年来在老百姓心中形成的口碑效应不论,光是资金、场地、设备、人才的高投入都让人想打退堂鼓。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陈邦却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首先,通常眼科的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5%-5%,属于“小科”,未得到该有的重视。然而,我国每年仅白内障的新增患者就有55万例,这还不包括已患有白内障而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医疗资源总体长期处于缺乏状态。数据显示,仅白内障和眼底疾病的医疗市场空间,就高达250亿元。

  其次,从行业利润率看,医保内的服务项目利润率相对较低,而非医保内项目的利润率则相对较高。医保内的眼科医疗项目,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一般毛利率约为30%-50%。非医保内的医疗服务项目,如准分子激光项目,其毛利率则一般在50%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技术被引进中国。当时,做一次准分子激光纠正近视的手术,价格高达数万元。每年接受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的病人大概在100万左右,已超过了白内障手术的病人。

  因此,一台价值百万元的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器,半年不到就能收回成本。

  这些数字和医疗资源的现状告诉陈邦,他不得不做。

  回首看来,爱尔眼科各项业务中,白内障和准分子激光手术增长最快,年均增速在40%-80%之间。可见,16年前的陈邦对政策开放带来的医疗市场空白点的判断,颇具战略眼光。


评论(条)
三农致富经 | 关于 | 投稿